2023年9月六盘水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你下午要论文答辩,突然有个老乡生病需要你送钱去,班主任临时通知你去参加同学的座谈会。假若你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处理?
【答案】:(1)委托其他有空的同学帮我把钱带给我的老乡,或者直接找就近的银行把钱打到我老乡的账户上。(2)跟班主任沟通,了解同学座谈会何时开始、是否要紧、要持续多长时间,是否会耽误下午的论文答辩。如果时间来得及或者能错开的话,我会参加座谈会,下午再参加论文答辩;如果时间来不及,向班主任提议安排其他同学参加座谈会或者把我的论文答辩延期。答题思路为:分析+统筹安排+应变应急。此题是统筹安排、应急类题目,要求考生予以合理地安排和解决,关键是如何分配时间、可否委托他人办理。
【解析】这是一道统筹安排与应急处理类的公务员面试题,旨在考察考生在面对多个冲突事务时的合理安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时间分配以及能否灵活委托他人办理事务。在面对论文答辩、老乡生病需送钱以及班主任通知参加同学座谈会这三个冲突事务时,考生应遵循合理分析、统筹安排、灵活应变的答题思路来应对。对于老乡生病需送钱这一情况,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方面可以委托其他有空的同学帮忙把钱带给老乡,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直接到就近银行将钱打到老乡账户,这种方式高效便捷,能在不耽误自身安排的情况下解决老乡的燃眉之急。对于参加同学座谈会和论文答辩的时间冲突,考生需要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座谈会的相关信息,包括开始时间、重要程度以及预计持续时长,以此判断是否会与下午的论文答辩时间冲突。若时间来得及或者能够合理错开,那么可以选择参加座谈会,下午再正常参加论文答辩,做到两者兼顾。若时间确实来不及,则应向班主任提出合理建议,比如安排其他同学参加座谈会,或者申请将自己的论文答辩延期,以保证所有事务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2、面试热点:“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热点背景】
从浙江之行重访安吉县余村、察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到赴陕西深入秦岭了解生态修复,再到5月12日来到山西考察汾河综合治理,这段时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三次考察活动中,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考察时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模拟试题】
习总书记在三个月三个省的考察时多次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解释含义揭示道理:青山即是绿水青山,相当于是自然,如果人不辜负自然,自然也不会辜负人类,其中,前者构成了后者的基础,即只有人不负青山,青山才能不负人。可见,在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矛盾统一中,“人不负青山”是具有主体性的方面,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青山就不会负人。2.结合实际,围绕道理谈重要性:“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彰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绿水青山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也可以给我们带来经济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做到了环境保护。以黄山市为例,正是注意对黄山自然风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游客到黄山来旅游,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收入,这也充分证实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绝不能以破坏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如果人类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重视,可能会导致各种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他们的幸福感。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自身,更是对子孙后代的危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砍树后人遭殃。3.谈落实:第一,学习理念。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理论武装自己,深刻体会总书记讲话的精髓,保持生态,绿色先行的战略意义。第二,发展产业。当地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摸索出一条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绿色可持续路子。如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旅游产业等等。第三,完善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明确生态红线明确哪些不可为,哪些不能为。政府也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督监管力度,避免在发展经济的一个同时出现破坏环境的行为。第四,全民参与。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公民和企业应该要发挥我们的社会主体意识,践行绿色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节约用水、用电升垃圾分类、公共交通出行等方式。作为我们个人而言,也要做到绿色出行,节能环保,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爱护环境卫生。
【解析】题干分析本题为公务员面试中的综合分析题,核心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