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西安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现在针对人们的交通违法行为,交警不再是一味开罚单的处罚方式,而改为友情提示,但是这样做,交通违法的人却更多了,针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答案】:交警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从单纯开罚单转变为友情提示,初衷是为了体现执法的人性化,但却出现交通违法人数增多这一问题,需要全面看待。从积极方面看,友情提示体现了执法理念的转变,更加注重教育引导,有助于缓和警民关系,增强民众对执法的认同感。然而,违法人数增多也暴露了此方式存在的弊端。单纯提示缺乏威慑力,部分人对法规不够敬畏,会认为违法成本低,从而导致违法行为增加。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将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一方面,继续通过宣传教育提升民众交通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予以处罚,以维护交通秩序。
【解析】近年来,交警在执法上的改变,由原来违规罚款,变成友情提示,像“行车在外亲人念,平安回来合家欢”,“安全记心中,平安行途中,幸福驻家中”等,这样温馨的话语,体现了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以罚代管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友情提示更是交警柔性执法的一种新探索,值得提倡。但处罚方式由罚单改为友情提示后,交通违法增多,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友情提示违法成本低。对于交通违章处罚警告、罚款、吊扣驾驶证和拘留这四种形式,是根据交通违章、违规、违法程度的轻重来执行的。不同的行政处罚方式,通过损失金钱或被限制自由,能够让道路交通违章行为人意识到违规、违法的严重性。而友情提示只是口头上的说明,违章行为人违法成本低,不能使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交警部门人力不足、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随着机动车辆基数的不断增大,而交警部门在时间、人员、精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交警人员的友情提示内容没有经过整体规范的教育培训,热情服务做得不到位。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避免交通违法事件的发生。首先,学校设置交通安全课程,编制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教材,让交通安全意识随着人的成长成为一种潜意识、一种习惯。其次,社会上运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标识含义的宣传教育。最后,交管部门配置适量的警力,尤其是交通违规严重的路段,应加强巡查力度。交警部门通过交流会、讲座等方式,对协警、交警要定期开展规范执法教育培训活动,学习友情提示内容。
2、近日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连日刷屏内地微信朋友圈。作者称自己10岁的儿子,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长期遭到同学霸凌。北京中关村二小发生的霸凌事件,在网上引发强烈关注和网民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北京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反映出校园霸凌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校园本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净土,霸凌行为却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破坏校园和谐。这凸显了学校在德育、安全教育和管理上的不足,也反映出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对孩子价值观塑造的影响。解决校园霸凌,学校要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品德和法制教育;家庭要注重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社会应营造良好氛围。只有多方协作,才能让校园成为安全之地,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解析】一、提出观点:校园霸凌实际上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霸凌与压迫。校园霸凌危害校园秩序,损害学生身心健康,须提高认识、切实治理。二、论证观点:(1)被霸凌学生身体以及心理会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容易导致人格分裂、人格扭曲、价值观错乱以及失去对人性的信任。(2)霸凌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但自身会受到相应的惩处,久而久之也会将霸凌行为进一步扩大,引起一系列不良行为。(3)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秩序会遭到破坏,学生和家长会失去对老师和学校的信任,不利于学校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4)激化社会矛盾,学生之间的霸凌事件很多会升级发酵为成人间的矛盾,造成社会治安事件,社会环境会进一步恶化。三、落实观点:治理校园霸凌不能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以“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为借口将问题淡化处理,是对霸凌行为的漠视,不仅无益于尽早化解矛盾,甚至会酿成严重后果。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另外,防胜于治。防治校园霸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人父母既要珍视自己的孩子,更应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作为学校,应当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并举,重智育更需重德育,面对纷繁世相,应有坚守正义的定力;而全社会则应努力维护公序良俗,以清正之气熏陶孩子纯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