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湖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面试热点: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课
一、热点背景
日前,《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要求大中小学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意见》提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二、模拟题
日前,《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要求大中小学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一)总体表态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但是在新时代劳动的重要性常常被漠视,尤其大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催化下,更加弱化了劳动教育。如今该项意见的发布,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阐述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如今,一些青少年出现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现象,不珍惜劳动果实,不尊重劳动人民,甚至将劳动人民等同为廉价劳动力,劳动的重要价值正在被忽视。究其原因,并非人们意识不到,只是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自然会压缩劳动教育。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愿让孩子用学习的时间去劳动,其实这是扭曲的教育观念。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够促进学习,会更有责任心和适应能力,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全社会创造浓厚的劳动文化,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观,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阐述政策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劳动的形态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不能简单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学工学农”。如果劳动教育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无法得到受教育者的欢迎。同时,《意见》出台之后,各地方能否严格落实,还是走过场,当摆设,还有待督察督办。(四)提出落实政策的措施为保障《意见》的有效落实,劳动教育需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首先,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家庭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机会,鼓励孩子根据年龄做基础家务,如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等,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其次,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育。严格按照《意见》中对于大中小学各阶段周课时的要求设置必修课程,不得挤占挪用。且授课方式要别出心裁,设置试验田、厨房烹饪等实操性强的课程,跟踪学生们的参与效果。再次,社会各方面要发挥协同作用,提供有力保障。各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群体平台、志愿服务机构主动开放实践场所,特别是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提供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进行劳动实践的新方式。全媒体、自媒体积极传播重视劳动,生动活泼的劳动教育理念和方式。最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劳动精神,还要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整合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创新精神。
【解析】题干分析题干以“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课”为热点背景,引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这一事件,要求大中小学建立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并提出模拟题“对此,你怎么看”,主要考查考生对政策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答案解析#总体表态答案开篇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新时代劳动重要性常被漠视,大中小学在应试教育下弱化劳动教育。在此背景下,《意见》发布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清晰表达对政策的肯定态度,体现出考生对政策背景和目的的准确把握。#阐述政策的目的和意义-问题分析:答案提及一些青少年出现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现象,指出劳动价值被忽视的现状,并分析原因在于应试教育强压及家长扭曲的教育观念,体现考生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积极意义:强调劳动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如掌握生活技能、促进学习、培养责任心和适应能力等,说明劳动教育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还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重要内容,能创造劳动文化,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劳动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阐述了政策的重要意义。#阐述政策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育方式问题:指出新时代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若劳动教育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将无法得到受教育者欢迎,体现考生对时代发展和教育特点的理解。-落实情况问题:提出《意见》出台后,各地方落实情况有待督察督办,可能存在走过场、当摆设的问题,展现考生对政策执行难点的清醒认识。#提出落实政策的措施-协同推进:强调劳动教育需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体现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具体措施:-家庭方面,要发挥基础作用,利用日常生活劳动机会,鼓励孩子做基础家务,养成劳动习惯,掌握生活技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