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面向全国引进优秀人才(5人)笔试备考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造纸术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A.东汉
B.西汉
C.南宋
D.北宋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造纸术最早出现的朝代。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和改进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考古发现,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制造出了质地轻薄、便于书写、价格相对低廉的纸张,使纸张逐渐普及使用。南宋和北宋时期,造纸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并非造纸术最早出现的时期。所以造纸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西汉。
2、谚语“日晕风,月晕雨”表明有锋面或低气压自远方接近,这是()的前兆。
A.天气转坏
B.天气转好
C.发生地震
D.湿气效应
【答案】:A
【解析】谚语“日晕风,月晕雨”表明有锋面或低气压自远方接近。锋面和低气压通常是导致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一般会带来如大风、降雨等不利天气状况,意味着天气将会转坏。天气转好与锋面或低气压接近的情况不符;地震和锋面、低气压以及日晕、月晕并无直接关联;湿气效应并非该谚语所表达的前兆含义。所以答案是天气转坏。
3、管理学中()的核心是将人的各种需要作为基本内容的动力问题。
A.激励原理
B.人本原理
C.效益原理
D.权变原理
【答案】:A
【解析】激励原理的核心是以人的各种需要为基本内容的动力问题,它强调通过满足人们的需要来激发其行为动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组织目标。人本原理强调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效益原理注重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收益;权变原理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灵活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所以该题答案为激励原理。
4、明代文学家胡应麟评价某著作“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该评价所针对的著作是()。
A.《搜神记》
B.《山海经》
C.《世说新语》
D.《聊斋志异》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题干描述的著作特点,结合各选项中著作的相关信息来进行判断。题干中明代文学家胡应麟评价该著作“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强调该著作语言能生动展现晋人的风貌且风格简约玄澹。《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干宝。其内容多为神灵鬼怪,重点不在于展现晋人的面目气韵,与题干描述不符。《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并非主要反映晋人情况,不符合题干要求。《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生动地展现了晋人的面目气韵,并且其文字简约玄澹,真致不穷,与题干中胡应麟的评价相契合。《聊斋志异》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通过花妖狐魅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现实,并非展现晋人风貌,不符合题干描述。综上,答案是《世说新语》。
5、结束国家长期分裂局面,确立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度,推行均田制以增加财政收入,并兴建举世闻名大运河的中国历史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不同朝代重要制度和历史事件的了解。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隋文帝杨坚确立三省六部制,该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此后一直为后世所沿用;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度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晋升通道,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隋朝实行均田制,将无主荒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隋炀帝时期下令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秦朝统一六国,结束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但并未确立三省六部制和创建科举制度,也没有兴建该题中所描述的大运河。唐朝是在隋朝之后建立的朝代,继承和完善了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制度,并非这些制度的开创朝代。元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一统,但它距离题中描述的制度创建时间较远,且三省六部制在元朝进行了改革,科举制度在元朝前期长期停废。综上,结束国家长期分裂,确立三省六部制,创建科举制度,实行均田制,兴建大运河的朝代是隋朝。
6、“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各个选项所代表的思维方法的特点,并与“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这一描述进行匹配。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