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考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缺乏可引起坏血病。
A、维生素B1
B、维生素C
C、维生素A
D、尼克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坏血病又称维生素C缺乏症,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出血和骨骼病变等。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脚气病等;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夜盲症等;尼克酸缺乏可引起癞皮病等。
2.采用K值来评价食品早期腐败变质时,若鱼体绝对新鲜,则K值可能等于()。
A、25%
B、31%
C、19%
D、23%
正确答案:C
3.当前,我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食品是()。
A、豆类及其制品
B、肉类及其制品
C、蛋类及其制品
D、奶类及其制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肉类及其制品是我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食品。肉类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加工、储存、销售等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控制不当,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而豆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虽然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但不是首位。
4.下列食物中含铁量较多、吸收率最高的是()
A、奶类
B、肉类
C、黑豆
D、大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肉类中含铁量较多,且肉类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其吸收率较高。大米含铁量不高且吸收率低;黑豆含铁量相对肉类不是最多的;奶类含铁量低且吸收率也低。
5.坚果有益,但不宜过量。推荐每周坚果摄入量()
A、60-80g
B、50-70g
C、30-50g
D、70-90g
E、40-60g
正确答案:B
6.孕前体重正常,计划哺乳的女性,其适宜的孕期增重为()kg。
A、12
B、10
C、15
D、14
正确答案:A
7.青春期第二次体格突增男孩在()岁。
A、8~10
B、9~11
C、10~12
D、11~1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青春期第二次体格突增男孩一般在11~13岁开始,女孩一般在9~11岁开始。所以该题选D。
8.两名青年男子,食用大量鲨鱼肝后,相继出现疲乏、食欲下降、腹痛、腹泻、肝脏肿大、皮肤瘙痒、毛发脱落、骨关节疼痛,哪种中毒可能性最大()。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B2
D、维生素D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鲨鱼肝中维生素A含量丰富,大量食用后可导致维生素A中毒,出现题干中所述的一系列症状。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D过量摄入一般不会出现这些典型表现。
9.2岁至青春前期身高公式为()。
A、身高(cm)=年龄x7+70
B、身高(cm)=年龄x6+70
C、身高(cm)=年龄*7+80
D、身高(cm)=年龄*8+6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2岁至青春前期身高公式为身高(cm)=年龄x7+70。该公式是用于估算该年龄段儿童身高的常用方法,通过年龄与特定系数的计算来得出大致的身高范围,方便家长和医护人员对儿童身高发育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10.营养教育的近期效果是指()。
A、精神面貌改善
B、保健、医疗费用的降低
C、行为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
D、知识、态度、信息、服务的变化
E、营养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营养教育的近期效果主要是指目标人群的知识、态度、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变化。行为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属于中期效果;营养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属于远期效果;精神面貌改善和保健、医疗费用降低不属于营养教育效果的分类范畴。
11.发芽马铃薯引起中毒的成分为()。
A、棉酚
B、组胺
C、皂貳
D、龙葵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发芽马铃薯引起中毒的主要成分是龙葵素。马铃薯发芽后,芽眼、芽根和变绿的部位会产生大量龙葵素,食用后可引起中毒。组胺一般是鱼类等食物变质后产生;皂甙常见于一些豆类等植物中;棉酚主要存在于棉花种子等中。
12.下列哪个是社区动员的主要对象()。
A、领导部门
B、社区卫生专业人员
C、社区的基层组织
D、家庭
E、非政府组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社区动员的主要对象是社区的基层组织,它们在社区中承担着组织、协调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相关活动,促进社区发展等。家庭、社区卫生专业人员、领导部门、非政府组织虽然也在社区相关工作中有一定作用,但不是社区动员的主要对象。
13.痛风病人每日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
A、20%~25%
B、20%~30%
C、15-30%
D、25%~30%
E、30%~35%
正确答案:A
14.作为n-3系列脂肪酸的前体可转变成EPA、DHA的必需脂肪酸是()
A、亚油酸
B、亚麻酸
C、花生四烯酸
D、α-亚麻酸
E、y-亚麻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α-亚麻酸是n-3系列脂肪酸的前体,可转变成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