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管理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组织系统图的垂直形态表示
A、部门化
B、人际关系
C、业务关系
D、职权关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组织系统图的垂直形态主要展示的是不同层级之间的职权关系,上级对下级拥有指挥、命令等职权,通过垂直形态清晰呈现这种权力的层级传递。业务关系更多通过水平或流程性的图表来体现;部门化侧重于组织的横向划分;人际关系并非组织系统图垂直形态主要表达的内容。
2.控制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是()。
A、分析问题
B、拟定标准
C、总结经验
D、纠正偏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控制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是拟定标准。标准是控制的基础,它为后续的衡量工作绩效以及纠正偏差提供了依据。只有先确定了合适的标准,才能据此来判断实际工作情况是否符合要求,进而开展后续的控制工作流程。
3.环境的不确定性取决于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稳定和简单的环境是相当确定的,而越动荡和复杂的环境,其不确定性越大。()
A、对(T)
B、错(F)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环境的不确定性确实取决于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稳定且简单的环境,变化少且结构清晰,不确定性低;而动荡复杂的环境,变化频繁且要素众多,不确定性自然就大。所以该说法正确,答案选A。
4.提出公平理论的是。
A、弗鲁姆
B、马斯洛
C、卢因
D、亚当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报酬对个体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主要探讨的是员工所感知到的公平性如何影响其工作态度和行为。
5.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是按控制的范围不同而进行的分类。()
A、错(F)
B、对(T)
正确答案:A
6.泰勒作为科学管理之父,在管理发展史上,其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这本著作发表于
A、1911年
B、1912年
C、1910年
D、1913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泰勒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发表于1911年。
7.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互相制约,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
A、正比例
B、正相关
C、没有比例
D、反比例
正确答案:A
8.组织结构的本质是成员间的()关系
A、人际
B、相互监督
C、制约
D、分工协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组织结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工协作的安排,其本质就是成员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制约、相互监督等只是组织结构运行过程中的部分体现,并非本质;人际关系不能准确概括组织结构的本质特征。
9.组织越是能消除个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组织就将越完善,这就是所谓的“机器式组织”,员工被认为是机器。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德鲁克
B、马斯洛
C、韦伯
D、巴纳德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机器式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韦伯。该理论强调组织应像机器一样高效运行,消除个人非理性因素影响,将员工视为机器的一部分,以追求组织的完善和效率。马斯洛是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巴纳德对组织理论等有重要贡献。
10.控制过程中的纠偏措施可能是针对具体活动,也可能是针对计划或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
A、对(T)
B、错(F)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控制过程中的纠偏措施既可能是针对具体活动,比如调整某项操作的方法或进度;也可能是针对计划,例如修订计划中的不合理部分;还可能是针对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比如重新设定绩效评估的指标等。所以该说法正确,答案选A。
11.组织的总目标是要靠各部门及成员协调一致的活动才能实现的。所以,合格的主管人员进行控制工作时不能没有()
A、经济效益的观点
B、反映计划要求的观点
C、全局观点
D、面向未来的观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主管人员在进行控制工作时要考虑到组织的整体目标,各部门及成员的活动都应围绕总目标展开,所以需要有全局观点,以确保各方面协调一致,共同实现组织目标。面向未来的观点强调对未来趋势的把握,经济效益观点侧重于成本效益等经济方面,反映计划要求的观点主要是依据计划来进行控制,均不符合题意。
12.进入60年代后,管理理论的研究又出现一种()的趋势。
A、分散化
B、扩大化
C、集中化
D、发展性
正确答案:C
13.在广泛使用的反馈控制方法中,最重要的、又是最困难的是()
A、财务报告分析
B、标准成本分析
C、质量控制分析
D、工作人员成绩评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工作人员成绩评定之所以是最重要且最困难的,是因为它涉及对人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财务报告分析主要侧重于对财务数据的解读;标准成本分析重点在于成本的控制与核算;质量控制分析聚焦于产品或服务质量。而工作人员成绩评定需要综合考量员工的工作成果、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