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粗齿红山茶繁育及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及推广应用
湖北恩施市是典型的山区县市,全市林业用地28.2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39.7万公顷的71%。在全市林业用地中,海拔1200m以上高山占42%,达到11.8万公顷。20世纪90年代,恩施市在高海拔地区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8万公顷,对消灭荒山绿化国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日本落叶松属浅根性树种,冬天积雪容易倒伏,特别是坡度大于25°地带。加上当时营造日本落叶松几乎全部为纯林,结构单一,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恩施粗齿红山茶产量高,耐寒性强。科学栽培盛果期每1公顷产量达2250kg,鲜出籽率23%~25%,干种仁含油率51%~53%,平均100kg鲜果含油4kg,是高寒霜雪之地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大力发展粗齿红山茶,推广粗齿红山茶繁育及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既解决了高海拔山地造林树种选择问题,也解决了恩施市油茶产业目标实施的用地难题,对于高海拔山地提高森林覆盖率、保障国家粮油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生态学特性
1、形态特征
粗齿红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山茶亚属红山茶组的一个新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7m。深根性,主干明显,枝直立性强。嫩枝深褐色,无毛;老枝灰色,冬芽瘦长。叶双生,长椭圆形,叶长8~16cm,宽4~6cm。叶面深绿色,背面褐色,无毛。1月上旬开花,花大顶生,花色鲜艳,粉红或大红,花期长达90天。蒴果,圆形,一般2~4室,每室内有种子2粒,10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因叶厚硬,边缘有锯齿且粗而锐利,与普通红花油茶有显著区别而得名。
2、适生条件
粗齿红山茶喜温凉湿润的高山气候,耐低温霜雪,主要分布于湖北恩施市的芭蕉、盛家坝、白果、龙凤等乡镇,寿命长达80年以上。分布区年平均气温15℃~18℃,绝对最高气温34℃,绝对最低气温-15℃,最适气温16℃~17℃,平均年降水量1600~1800mm,相对湿度70%~80%,无霜期200~210天。适宜海拔1000~1800m,最适宜1400~1600m。在pH值5.0~6.0、土层深厚60cm以上、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地黄棕壤、棕壤上生长良好。播种苗6年开始结实,10年后进入盛果期。精细化管理,盛果期可维持40~50年。
二、播种育苗技术
1、采种与贮藏
选择20年生以上的优良单株作种源,在10月上中旬当全树的果实中有8%的果实开裂时采种。将采收的种子,阴干2~3天后用堆藏方法贮藏。在室外的地面上浇水,铺一层10cm左右厚的湿沙,沙的湿度以手握不流水为度,然后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容积比混合堆放,堆放的高度、宽度、长度以操作方便为宜,一般堆高60cm、宽100cm左右。贮藏期间保持湿润,含水量控制在20%左右。次年春播时,将沙藏种子去掉沙及杂物待播。
2、苗圃地选择
育苗能否成功,苗圃地科学选择是关键因素。苗圃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有水源的地块,满足光照充足、海拔1000~1200m、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或自然坡度在10°以内、土层厚度不少于60cm、地下水位不超过1.5m、pH值5.0~6.0条件的团粒结构、质地肥沃、病虫害少的黄棕壤、棕壤的新开荒地。
3、苗圃整地与作床
整地是育苗壮苗丰产的基础。整地能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山区高海拔地区7~9月晴多雨少,苗圃整地有利于土壤熟化,病虫害少,苗圃整地在8月进行。整地用小型挖掘机耕翻,粉碎土块,深度20~30cm。将充分腐熟的厩肥1500kg/667m2与25kg/667m2过磷酸钙混匀后,随耕翻土壤进入耕作层。苗圃地整地做到“三净一细”,即杂草干净、树根干净、石块干净,土壤细致,确保幼苗在干净的环境中生长。土地平整后作高床,床宽1~1.1m,床高20~40cm,床间步道宽、深各20~40cm。
4、播种
高海拔地区冬季寒冷,不宜播种育苗。3月上旬在整好的苗床开播种沟条播,沟宽10cm,沟深5cm,沟距30cm,沟底平整。将敌克松4kg/667m2与细沙土混匀做成的药土撒于播种沟底,厚度约1cm,将种子均匀条播。种粒间距3cm,然后再盖心土3~5cm,淋足水分。清沟后,整平床面,覆盖稻草保湿,厚度以不见地面为宜。用种量为100kg/667m2。
5、苗期管理
{1}出苗期管理。时间40天左右,当有50%种子出土时,于阴天或傍晚分3次将覆盖稻草揭除,每次揭除覆盖稻草1/3,以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和适宜温度,保证幼苗生长所需水分和环境条件。
{2}幼苗期管理。时间30天左右,此阶段要勤松土勤除草,防止土壤表面板结,松土深度约5cm,以不伤害苗木根系为准。幼苗期对氮素敏感,齐苗后10~15天追施一次尿素5kg/667m2。
{3}速生期管理。时间75天左右,是苗木生长的关键时期。此阶段杂草除早、除小、除了。同时苗木对水肥需求量增加,每隔15~20天结合阴雨天气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