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麦套朝天椒栽培管理和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应用
近年来,通过推广麦套朝天椒等套种模式,取得良好成效。采用小麦与朝天椒套种的方式,既不干扰小麦机械化播种、收割作业,又能保证朝天椒的产量与品质和春茬种植不相上下。不仅可以稳定粮食产量,还能促进农民增收,探讨出了一条“粮食丰产、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小麦、朝天椒产量不减少,品质有保证,降低单一作物的风险,提高总体效益。
一、小麦、朝天椒品种的选择
小麦品种宜选用矮秆、抗倒伏,早熟、抗病的品种,以减少对套种朝天椒生长的影响,如山农116,百农307等,朝天椒品种宜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如簇生椒推荐品种湘辣1417,美鹰红(杂交),北科819,好农515,北科红等;单生椒品种北科大艳红,博辣天王2号,保银828等。
二、小麦套种种植模式
小麦套种模式:播种小麦时,一般采取4×3、3×3的模式进行播种最好,即播种4~3行小麦预留3行的地,作为朝天椒种植行,朝天椒种植2行。一般小麦行距是15cm,这样就形成45×60或30×60的大小行种植模式。
三、小麦种植管理
1、小麦种植管理精细整地
播种前秸秆要清理离田或用灭茬机进行秸秆粉碎还田,采用旋耕机整地,经过2遍旋耕后,旋耕深度可达15cm以上,最后再用钉耙耙两遍,做到上虚下实;采用深翻整地的,翻耕后要使用动力驱动耙或旋耕机及时耙平镇压,达到细碎无坷垃;适期播种:播期10月8日~15日,采取4×3、3×3的模式,密度按照单一种植播量13kg/667m2左右标准,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播深3~5cm,播后采取镇压方式压实土壤,确保苗齐苗壮。
2、朝天椒种植管理
①朝天椒育苗种子处理
朝天椒2月中旬育苗,种子要充分晾晒。用50℃左右温水浸泡30min,再用硫酸铜400倍液浸泡20min进行消毒杀菌,消毒结束之后,用清水对种子进行3~4次的冲洗,然后进行浸种催芽处理。育苗之前要合理地选择和制备苗床,苗床背风向阳,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对于位于风口的种植地,在苗床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在苗床北面设置挡风屏障。苗床的高度为15~20cm,苗床宽控制在1.2~1.5m长度,结合育苗规模在苗床上方铺设10cm的营养土。在营养土配比过程中要求有机质含量达到15%~20%,全氮含量保持在0.5%~1%,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控制在60~100mg/kg、100~150mg/kg、100mg/kg,pH值6~6.5,确保配置的营养土疏松、整洁、不存在寄生虫虫卵,营养土搭配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以按照大田土:腐熟有机肥∶灰粪=5∶2∶3;为提高肥效,营养土需加复合肥3kg/m3。配置好的营养土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消毒处理,推荐营养土选择使用40%的甲醛溶液0.2~0.3kg/100kg兑水30kg一边喷一边搅拌,添加完成之后将营养土堆积在一起,上方覆盖农用地膜,连续闷2~3d之后揭膜,将营养土摊开,5~7d气味散尽之后可以作为营养土使用。此外,在播种育苗之前还需要做好苗床的消毒处理工作,按照硫酸铜300~500g/667m2兑水40~50kg,或者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00g/667m2兑水30kg喷洒苗床,然后在上方覆盖营养土。
②朝天椒移栽
4月份移栽,通常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为宜,在小麦的空行当中,可以种植两行朝天椒,行距一般控制在30~40cm,株距保持在20~25cm,簇生椒6000~8000株/667m2左右,单生椒2500株/667m2左右,辣椒幼苗移栽的前7~10d要进行低温炼苗处理,逐渐降低苗床水分,降低苗床温度,增加植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步进行露地管理。在移栽种植过程中,一般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先覆盖地膜,膜下铺设滴灌带,按照行距和株距在地膜上打上移栽孔,移栽深度一般控制在3~4cm,定植结束之后灌溉一次缓苗水,并确保地膜两侧用土壤压紧。
四、小麦肥水管理
1、小麦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施用配方肥60kg/667m2左右,硫酸锌1~2kg/667m2,商品有机肥200kg/667m2,小麦拔节期追施尿素10kg/667m2,小麦孕穗至灌浆期可用尿素50~100g/667m2,加磷酸二氢钾200g兑水30kg喷施;麦田除草,主要有2个时期。
①冬前
小麦播种40d后至越冬前,宜选择小麦三叶一心以后,大部分杂草刚出土,日平均气温在6℃以上,一般在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
②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
一般在2月底-3月初,施药要求:宜选择晴天无风的上午10点~下午4点之间,用药的时候温度不要低于8℃,用药以后5d内没有明显的低温寒潮天气,对于猪殃殃、米篙等阔叶杂草多的麦田,可用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等防除,配药要做到2次稀释,喷药要均匀,做到不漏喷,不重喷。
2、朝天椒肥水管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