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农业需求增长的玉米科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优化分析.docx
文件大小:20.8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5.99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农业需求增长的玉米科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优化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领域对玉米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这一变化为我国推动优质高效种植技术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玉米的生长状况及最终产量与品质。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能够确保玉米及时获取充足的养分,从而促进其快速生长发育,最终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一、玉米种植之选地整地

1、玉米种植地块的选择

在选取玉米种植地块时,首要考量因素为土层深度与肥力水平,务必选择土层深厚且肥力充沛的地块,以确保玉米根系得以深扎并充分发挥其生理功能。尤其适宜选择前茬作物为大豆或小麦的农田,此类农田在收获后常进行大面积翻耕,有助于打散土壤团聚体,为玉米生长营造理想的土壤环境。此外,由于玉米对水分需求较高且具有一定耐涝性,种植地块还需具备良好的土壤结构与优越的排水性能。

2、玉米种植地块的精细整地

在精细整地作业中,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土壤处理技术,以确保整地质量。采用深松整地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一次性完成松土、旋耕、耙平、起垄镇压等多道工序,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其深耕深度应控制在20~25cm之间,这样的深度既能维持土壤的疏松状态,又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此外,精细整地还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透气性和透水性,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条件。同时,在整地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地力的保护,为玉米的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3、玉米种植前施加底肥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合理施用基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基肥的选择及施用量需严格依据预期产量进行科学调整。为确保玉米获得全面而均衡的养分供给,采用氮磷钾复合肥作为基肥。对于预期产量在7000~8000kg/hm2的地块,施用的复混肥量为4.50万~5.50万kg/hm2。若预计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将达到8000~10000kg/hm2,则复合肥的施用量需相应提升至5.50万~6.75万kg/hm2。而当目标产量超过10000kg/hm2时,复合肥的施用量应稳定在约6.75万kg/hm2,以精确控制基肥投入,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二、玉米种子选择及播前准备

1、玉米优良品种的选择

优良品种的选育是实现玉米配套高产技术推广的核心要素。在选取玉米品种时,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标准:选择具备显著高产潜力的中、晚期品种,以确保玉米的产量潜力;品种的抗倒性能力,它直接关系到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最终产量;发芽率达到85%以上,纯度则需保持在98%以上的高标准,同时结合精密度播种技术,可进一步将发芽率提升至6%~8%的水平;通过严谨的田间试验,筛选出具备耐密植、抗病等优良性状的玉米新品种,这些品种对病虫害具有更强的抵抗力,从而为实现玉米的高产与稳产提供坚实保障。

2、玉米播前种子处理

①玉米晒种方法

在强光下连续曝晒2~3d,此举旨在激发种子的内在活力,并促进其发芽速度的提升。同时,利用光照中蕴含的紫外线成分,可有效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菌,进而实现病害防治的目标。为确保晒种效果,选择在晴天10:00-16:00这一时段进行,将种子平铺于干燥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在黄昏时,及时将种子收回。在晒种过程中,定期翻动种子,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均匀接受光照,以达到最佳的晒种效果。此外,避免将种子直接放置于水泥地或铁质平面上进行曝晒,以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引发的种子灼伤问题。

②玉米浸种催芽方法

冷水浸种是一种处理种子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将种子完全浸泡于清水中,确保水面覆盖所有种子,历经12~24h之后,将其从水中取出并进行表面干燥处理,随后即可进行播种。此外,温水浸种亦是一种可行的处理手段,采用45~50℃的热水将种子浸泡6~10h,随后捞出并晾干种子表面多余水分,即可进行播种。温水浸种能够有效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如黑粉病菌与炭疽菌等,进而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③玉米种子药剂处理

常用药剂包括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及辛硫磷乳油等。将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比例与种子均匀混合拌匀;或者,采用50%辛硫磷乳油、水与种子的比例为1∶100∶1000进行拌种处理,随后将拌好的种子置于密闭袋中闷种半天,即可进行播种。此方法不仅能有效预防病害,还能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也可选用包衣成品,按照药种比1∶40的比例与种子充分拌匀,使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药膜,随后在通风干燥处进行播种。种子经过包衣处理后,购买后即可直接用于播种。

3、玉米播前造墒

在播种前准备阶段,为确保土壤维持适宜的湿度水平,通常自4月中旬起启动灌溉作业,利用喷灌系统,按照约700m3/hm2的灌溉量标准,将土壤含水量提升至18%的阈值。一旦土壤水分监测结果显示已达到或超越此标准,则立即着手进行播种作业。此外,在灌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