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大田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及应用价值的研究分析
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寿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农业生产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以有效地推广和应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各种农机装备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效应用,真正实现了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很大帮助,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大背景之下,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和技术研究,推动农机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有效结合,加快形成完善且合理的机械化种植技术,更好地满足小麦的播种田间管理需求。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是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装备有效结合的一种产物,通过积极推广应用高精尖的小麦精量播种机,能够实现精确播种,确保播种深度一致,不存在重复播种和漏播的现象,保证播种之后能够快速出全苗,培育健壮幼苗。
一、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的应用价值
1、有利于缩短播种时间,提高播种质量
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精准的播种量控制、深度调整以及行距保持等操作,实现播种的高效与均匀。精量播种模式下有利于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一致性。播种操作环节通过精准控制播种量,可以确保每株小麦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从而减少因密度过大或过小导致的生长不均现象,小麦的整体生长状况会更为健康,进而提高产量。由于播种精度高,可以减少因重复播种或漏播造成的浪费,实现种子的最优化利用,对种子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粗放播种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压实,影响根系生长,而机械化精量播种能够减少对土壤的扰动,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小麦根系的扩展和深入土壤。小麦生产环节通过机械化的精量播种,可以实现播种速度和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时保持播种质量的一致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2、切实提高小麦种植水平
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是小麦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大力推广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能够实现大型农机装备的快速普及和应用,从而为更好地助推小麦机械化生产以及提高机械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传统的播种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而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播种机械,可以实现播种、施肥、覆土等工序的自动化,提高了播种效率和播种质量。此外,在栽培管理期间通过精确控制播种量、施肥量和覆土厚度,可以使小麦种子得到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小麦的出苗率、整齐度和生长速度,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另外,传统的播种方式往往存在过量施肥、农药污染等问题,而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施肥量和农药使用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流失,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二、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
1、小麦种植地选择
在小麦精量播种模式之下,应该合理选择种植地,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地块坡度不宜过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充足,灌溉条件好,病虫害少的种植地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在种植地选择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小麦,这样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前茬作物收获后应该立即翻耕,翻耕深度为20~25cm,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小麦根系生长,翻耕整地之后要保证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无大坷垃。结合翻耕整地做好基肥的施入工作,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667m2,复合肥(15-15-15)20~30kg/667m2,基肥应在翻耕前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翻耕入土。
2、小麦品种的选择与处理
①小麦品种的选择
寿县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日照时数1991.1h,年平均降水量935.5mm,主要集中在4-6月,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42.9℃,极端最低气温-12.9℃。根据寿县的气候特征和小麦生产实际,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该确保选择抗旱耐涝、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质小麦品种,目前在当地推广应用较好的小麦品种主要有淮麦44、中麦175、徐麦41、农大186、小偃6号等几种。这些小麦品种均经过多年试验示范,表现出优良的综合性状,深受当地农民欢迎。
②小麦种子处理
播种前约10d进行小麦晒种,选择通风、向阳的地方,避免在水泥地、铁板、石板和沥青路面等硬质地面上晒种,将种子均匀摊在苇席或防水布上,厚度以5~7cm为宜,连续晒2~3d,其间每间隔3~4h翻动一次,确保种子均匀接受阳光照射,晚上需要将种子堆好并盖好,防止受潮,种子晒至牙咬发出响声为止表示种子已经干燥即可以完成晒种。晒种结束之后要做好种子精选,如果条件允许,使用精选机进行种子精选,以去除碎粒、瘪粒和杂质,如条件有限可以通过人工筛选或风扬的方法,将不良种子和杂质从种子中分离出来,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药剂拌种。小麦药剂拌种是预防小麦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