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镁阳极
镁合金牺牲阳极包结构原理
河南星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部:薛淑芳
带状镁阳极作为镁合金牺牲阳极的一种形式,其结构原理主要基于电化学腐蚀与阴极保护机
制,通过自身腐蚀释放电子,为被保护金属提供持续防护。以下从结构特性、电化学原理及
防护机制展开分析:
一、结构特性
带状镁阳极采用镁合金作为基材,通过特定工艺加工成带状结构,中心可能嵌入钢芯以增强
机械强度。其扁平形状与任意长度设计,使其能够灵活缠绕于管道、储罐等复杂结构表面,
形成连续的防腐屏障。这种结构不仅便于施工安装,还可通过调整缠绕密度优化保护电流分
布。
二、电化学原理
原电池效应:在电解质环境(如土壤、淡水)中,镁合金阳极与被保护金属(如钢铁)形成
电化学腐蚀电池。镁合金因电位较负(-2.37Vvs.SHE)而成为阳极,优先发生氧化反应
(Mg→Mg2?+2e?),释放电子至电解质。
电子传递与阴极保护:释放的电子通过电解质传递至被保护金属表面,使其电位负移至腐蚀
电位以下,从而抑制金属离子化过程。例如,在储罐底板应用中,带状镁阳极可使电位稳定
在-0.85V(CSE)以下,有效阻断电化学腐蚀路径。
三、防护机制
牺牲阳极消耗:镁合金阳极通过持续腐蚀逐渐消耗自身,为被保护金属提供电子流。其理论
电容量达2200A·h/kg,单位质量输出电量大,确保长期防腐效果。
电位驱动与均匀保护:带状结构通过增加表面积提升电流输出效率,配合螺旋缠绕或“井”
字型敷设方式,可实现复杂结构表面的均匀保护。例如,在套管内管道应用中,带状镁阳极
可使保护距离延长40%,消除防腐盲区。
介质适应性:适用于高电阻率介质(如电阻率100Ω·m的沙漠、冻土区),通过带状结构扩
大阳极与电解质接触面积,提升电流输出能力。此外,在淡水系统中,其开路电位(-1.5V
至-1.7V)可有效抑制金属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