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会知识视域下培育创客思维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培育学生的创客思维是当前信息科技教育的一大任务。默会知识论是分析创客思维的新视角,对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知识及信息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结合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网络、编程、建模、物联网等板块内容,探寻默会知识视域下培育学生创客思维的途径与方法,让创客思维在范例研习和实践行动中得到有效发展。
【关键词】默会知识创客思维信息科技
信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线教师愈发感到个人所知与学生所盼之间存在日渐扩大的“沟壑”,必须探寻一种有效弥补教师认知不足、满足学生创新探究需求的教育路径。基于此,笔者尝试从默会知识层面培育学生的创客思维。下面,笔者试从信息科技各板块中选取相关课例进行阐述。
一、深挖细究,画图默会知识挥洒创客思维
不论学习何种知识,学生只有在默会的层次上掌握了,才是真正地掌握。在全国多版本信息科技教材中作为基础模块部分已存在多年的“画图”,在教师把它作为传授电脑绘画的常规技法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其蕴含的默会知识、创客元素等值得深入发掘与研究。
(一)方圆组合见素养
默会知识作为一种隐性知识,虽然很难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但其实质是有根源的,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体验、感悟等基础上的。在教学“画方形和圆形”一课时,教师经常以房子、气球、太阳等教材中的样图为例,把绘画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以巩固。笔者在教学中也常用此思路,但有一次,笔者在练习前加上了“找找你熟悉的‘方和‘圆进行创意画图”这一要求,并留出了充裕的时间。学生的表现大大超出笔者的预想,他们画出了方圆形机器人、方圆形茶壶、方圆形眼镜,乃至富含哲理的“天圆地方”。学生眼中的“方圆世界”异常丰富多彩。学生在实践创造的过程中,有效应用并提升了默会知识,丰盈了个体心灵。
(二)复制粘贴创奇迹
学生的求知历程是教师难以完全掌控的,而教师能够控制的只有一部分。学生对于默会知识的学习就是如此。复制与粘贴是画图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常被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绘制基本图形之后,就其技术操作而言,无非“选中—复制—粘贴”这几个步骤。因此,学生掌握得很快。教学中,教师一句“除了实现‘一盆花变多盆花这样的效果,我们还能用‘复制与粘贴创作出什么”激起了学生创客思维的涟漪。同样,教师也安排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供学生在电脑画布上挥毫泼墨、反复雕琢。在一番创作后,张同学问:“老师,我说不出自己画的是什么,但大家都觉得很奇妙、很好看!”笔者看见他在画布上把若干线条有规律地重复排列,看似杂乱无序、构图单一,却形成了有趣的图形密铺效果,非常夺人眼球。其他学生介绍,他先随意画了几条交叉线段,然后进行了复制,并多次粘贴拼接,就形成了这幅奇妙的图案。对于有些美,我们能欣赏却难描述。默会知识在艺术领域往往能抵达命题性知识所不能企及的高度。
二、情景模拟,网络默会知识演绎创客思维
互联网对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出于流量、广告等考虑,网络上的低俗内容仍层出不穷,有害信息仍防不胜防。针对这一现实,从班级日常的班会、晨会、专题教育到信息课堂中的“网络文明公约”宣传等都是必要的。但大量的案例警示我们,每一个触目惊心的惨剧背后缺失的不是形式上的教育,而是学生真正的关于网络的默会认识。所以,学生在做好相关的判断题、选择题的同时,还需将其内化为个人的默会知识,形成坚不可破的思想防线。
默会知识的学习具有鲜明的“场景性”特征。默会知识是指部分难以表述的知识,它与明晰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默会知识蕴含在各类具体的活动之中。基于此,笔者在网络单元的教学中,将原来安排在第四课的“网络文明小公民”一课前置,并且采用“演一演、看一看”“说一说、辩一辩”“议一议、写一写”等形式把有关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合在实际情境中予以学习感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使原来较生涩、隐蔽的知识浮出水面,激活了默会知识,也养成了观察体悟、明辨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编程默会知识提升创客思维
Scratch是一款广受欢迎的图形化编程软件,教材中常以设计游戏项目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其“外观”“控制”“运动”“侦测”等主要模块的应用方法。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而从玩游戏到编游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其间,学生默会知识的参与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一)融通生活经验
“穿越迷宫”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游戏。很多学生在白纸上画过,在电脑上玩过。Scratch中设计的“穿越迷宫”看似虚拟化,实际与学生的已有认知是相融互通的。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状态下的选择行为,掌握鼠标跟随控件的方法,重点启发学生对比选择相关侦测、判断控件,实现角色自动躲避障碍物的效果。在学生了解相关控件的特性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设计、穿越形形色色的创新型迷宫。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