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数学课堂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这其中还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之余,感受其魅力所在。本文就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数学课堂应用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独有的强大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文化素养呢?这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应用的必要性和如何应用进行探讨。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1.数形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来自兴趣,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体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接触数学知识时间较少的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数学课堂中,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再现,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明白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读写”一课时,在按部就班地学习完这一课后,笔者还向学生介绍:“其实,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就有了记数的需要。他们常用结绳、石子、刻痕等方法记数。物体的个数多了,聪明的祖先就想出了‘逢十进一的办法。其实,这同我们今天的‘满十进一的方法是同一个道理。后来,人们还逐渐创造了一些记数的符号——数字,如甲骨文数字、用算筹表示的数字、早期的阿拉伯数字,最后演变成了现在我们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在学习完了现代的记数方法之后,再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传统记数方法,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深入的探究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2.了解名人,培养人文情怀
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学会古人那种执着追求数学真理的精神,对学生树立学好数学课程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以及继承古人的优秀文化品质都有深刻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祖冲之在解决该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学习老一辈数学家顽强、坚持不懈的数学探索精神。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时付出的努力,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和乐于奉献的人文精神。
3.深入探究,体验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的算术文化中蕴含着优秀的思想和大量的数学知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学习不可以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传统数学文化。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一课前,就有学生把七巧板带到学校玩,但他们仅仅知道它的名字叫“七巧板”,没有更多的了解。于是,笔者就借此机会,让学生先自行查阅有关七巧板的历史。在上课的时候,笔者发现,学生们知道的真不少,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七巧板在古代就有了,它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的学生说:“它是一种智力玩具呢,谁能拼得更好看,谁就更聪明。”还有的学生说:“外国朋友也对七巧板感兴趣,称它为‘唐图或者‘东方模板。”就这样,关于七巧板的传统文化就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接下来,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拼凑出了生动的场景和人物,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形象记忆力、创造能力和观察力等。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优秀将传统文化应用于课始,激趣导入
低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枯燥的知识容易使他们分心,将传统文化以趣味的儿歌形式导入,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课时,笔者先介绍“九九歌”的由来:“同學们,我们今天要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在古代,它被称为‘九九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已经被人们普遍应用,拥有着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那个时期的乘法口诀与现在的使用顺序相反,是从‘九九八十一倒着背到‘二二得四,口诀的开头便是‘九九,大家才把它叫作‘九九歌。”学生们很惊讶,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很想接着往下听。于是,笔者接着出示了一个小视频,即“九九歌”。只听视频里唱着:“头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冻得索索抖,五九四十五穷汉街上舞……”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唱,还要求再多听一遍,这样朗朗上口的小儿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把探索方法完全教给了他们。探索、计算的过程也正好再一次验证了“九九歌”的正确性,学生也能从中再一次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欣慰的是,接下来的教学也相当顺利,教学效果也较之前有所提高。最后,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书上的“你知道吗”,它虽然没有“九九歌”一样有着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