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为本,创意无限
【摘要】幼儿园艺术教育旨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美工区域活动则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由此,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本文提出了一些帮助小班幼儿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指导的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然材料美工区域教师指导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指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是通过不断思考和操作获得新经验的,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努力捕捉幼儿创作的灵感与兴趣点,适时地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得到发展。本着艺术从自然中来、回归到自然中去的宗旨,笔者抓住“秋天落叶归根”这一自然现象,关注并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带领幼儿开展了一系列以落叶为主要材料的美工区域活动。现以“‘玩转落叶”课题活动为例,探索小班幼儿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关注自然,抓住兴趣
大自然是幼儿的活动场,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紧紧围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核心价值,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自然的活动内容,尽可能地支持幼儿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案例1]秋天来了,树上的树叶掉落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里。孩子发现了躺在大树下的落叶,捧了一手,笔者把落叶当作材料投放进了美工区。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拿白纸开始作画,燊燊拿了一片落叶说:“我想画在树叶上。”
[案例2]垚垚把彩纸插进压花机里,一朵朵漂亮的花朵、一颗颗可爱的糖果就压出来了。垚垚注意到了投放在美工区的落叶,说:“我想压树叶,做一朵树叶花。”她拿一片树叶塞进压花机里一按,把漂亮的“树叶花”放进了作品罐子里。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对各式各样的美术材料兴趣浓厚,乐于探索,不断发掘美术材料的新玩法,笔者支持他们利用树叶的创意,并引导他们操作。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教师始终应是一位支持者,在肯定、夸奖幼儿创造性想法的同时陪伴和引导。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重在兴趣与爱好的培养,以幼儿偶然的发现和喜欢的方式开展美术活动,能引起幼儿对艺术活动及大自然的热爱。因此,在选择美术材料时,教师既要注意充分利用幼儿偶然发现的各种自然材料,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促进其艺术表现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二、捕捉幼儿灵感,支持幼儿创作
在美术活动的生成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谨记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参与整个活动的生成过程中,关注幼儿独特的内心世界,注意捕捉幼儿的灵感,鼓励并引导幼儿关注自然世界,积累素材和经验,从而创作完整的美术作品,在不断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熟悉并学会使用美术工具,提高美术水平。
[案例3]孩子们看到一只蝴蝶,开始模仿蝴蝶优美的舞姿,还拿起地上的两片树叶,搭在一起,扇动树叶,做出蝴蝶翩翩起舞的样子。在美工区活动时,瀚瀚拿了两片大树叶搭在一起,桓桓说:“蝴蝶有四只翅膀,还有两个触角。”接着,他挑选了四片树叶,一只漂亮的蝴蝶搭好了。
从自然中萌发的创意生动且有趣,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既能发展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又能在讨论过程中根据已有经验,丰富新的认知经验。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为美术活动积累素材。
三、变换材料组合,创造无限可能
(一)同种材料间的组合
[案例4]燊燊捏着落叶唰唰两下撕成碎片,放在画有爱心的树叶上,对瀚瀚说:“你看,这是冰激凌。”瀚瀚说:“上面的小碎片是什么?”“这是巧克力豆,送给你吃。”燊燊笑着说。
在该案例中,幼儿将树叶和树叶组合在一起,通过简单的线条在树叶上画出爱心,能够通过撕树叶的方式制作巧克力豆,完成了“巧克力豆爱心冰激凌”的创作。
(二)不同材料间的组合
[案例5]涵涵把一个纸筒放在桌上说:“你们看这像一个花瓶吗?”她拿起树叶插进纸筒里,直到把纸筒的口子堵得满满当当,可是看着光溜溜的“树叶花瓶”,涵涵不太满意,于是她给花瓶画上了彩虹。
在该案例中,幼儿选择了两种不同种类的材料(纸筒和树叶)进行创意组合,打破了花瓶主角永远是“花朵”的思维定式,制作了具有艺术感的“树叶花瓶”。幼儿不会按照成人常规的思维去定义自己的作品,他们有精彩的内心世界,有独特的思维方式。
[案例6]美工区纽扣材料总是无人问津,笔者问:“纽扣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放在脸上可以变成什么?”幼儿们争着说:“眼睛!”小海绵说:“我想做一个小宝宝,可以用树叶做小宝宝的身体,用纽扣做他的手。”
在该案例中,简单的纽扣材料在幼儿眼里可以是任何东西。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总是让作品变得生动有趣,教师不可以用成人局限的想象力和写实主义想法给幼儿的作品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