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工,显创意,现物化
【摘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劳动这一课程是提高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素养,集设计、操作、实践、创造为一体的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有助于学生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精心安排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观察、体验、设计、操作、评价、创造等学习活动中,使用简单的工具材料,创造制作出美丽的剪纸工艺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关键词】劳动教育剪纸工艺设计制作
一、主题确定
新课标在对课程理念的阐释中指出,要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剪纸作为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剪纸的内容、题材常常是百姓现实中的生活情景,是人们喜爱的传统的纸工装饰品,尤其是在节日欢庆的时候,在这方小小的团花纸片上,人们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希望等寄托于它,在剪刀下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题材丰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品朴实、自然,构思巧妙。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要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的育人功能。
团花融合了剪纸和折纸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最能体现剪纸多次折叠、重复造型的优势。它有多种折法,包括三折法、四折法、五折法、六折法等,其中四折法最简单。教材按先易后难的顺序,要求学生从四折法开始学剪团花。
二、活动介绍
剪纸团花属于江苏省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中课程内容的模块二:纸艺。纸艺是指用折、剪、刻、撕、卷、编、插、植等技法制作纸制品的工藝。纸艺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使用剪纸工具,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体验剪纸制作的乐趣。剪纸团花是教材中第三单元传统工艺制作中第一个项目,也是最为典型的传统工艺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团花的剪法设计,带学生体验完整的过程:折(四折法)、画纹样、剪花样、修饰完善,让学生对团花的设计与创作有更深刻的体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同时建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经过一、二年级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在上课时,他们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地完成。这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民族工艺,在喜庆的节日里能留心到这些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手工工艺的兴趣,体验手工的趣味,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案例过程
在集团校教学交流活动中,一位教师展示了在探究团花制作时的教学过程。
(一)了解团花形剪纸的历史文化
欣赏早期团花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观察、总结团花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中心对称。
(二)团花的折法
(1)团花的外形是怎么剪得又快又圆的呢?谁有最巧妙的方法?
(2)邀请一个学生上台介绍折叠剪圆的方法,教师同时引导学生折的技巧:边缘对齐,折痕压深。
教师简要讲解剪边线时要保留中心点、团花外形的不同与所剪弧度有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尝试探索,通过先折后剪的方法剪出团花圆圆的外形,初步了解剪团花的步骤。
(三)探究团花的画法
(1)欣赏教师范作,寻找团花的基本形状。
(2)认识常见的团花纹样,如毛毛纹、水滴形、小圆点等,寻找、辨别范作中的纹样。
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尝试设计纹样,先画再剪。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利用错误辨析法,即通过错误案例,让学生自己发现花纹的设计要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发现团花纹样是由基本形的一半设计而来。
(3)组织学生练习
用3分钟,选择2~3种基本纹样,设计、绘制一个团花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范作的展开和收拢,可以让学生轻松观察到纹样设计的基本形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展开的团花折叠收拢,还原到纹样设计的起始状态,效果一目了然。学生会立刻发现,团花美丽而复杂的花纹在设计时都是只画一半,难点轻松化解。
(四)探究团花的剪法
(1)讲授剪的技法:注意转角处,要剪到位!剪毛毛纹时,剪得细长些好看。
(2)示范剪一部分,提醒学生注意要剪得光滑,然后直接展示成品。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投影现场示范剪的技法,尤其是转角处的细节处理,对学生的剪纸技能进行有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