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1
河流流域开发——以尼罗河为例教学设计
课题
河流流域开发——以尼罗河为例
单元
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流域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尼罗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其流域开发的历程涵盖了地理、历史、经济、社会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对尼罗河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河流流域开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还能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尼罗河涉及多个国家,其流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水资源分配、生态保护等,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人地协调观念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而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复杂的区域开发问题,尚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学科素养。
2022新课标要求
【跨学科主题学习】
1.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以物化的学习产品(如各种文本、模型、设计图等)为基本学习成果。网
2.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聚焦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体现鲜活的实践特征。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包括制订学习目标、选取学习主题和内容、选择学习形式、选定学习场所、开展学习评价等环节,设计时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突出整体效果。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了解尼罗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水文、土壤等要素,并理解这些要素对流域开发的影响。
2.结合尼罗河水资源的分配现状,探讨流域内各国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运用地图,准确描述尼罗河流域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流经的主要国家和地形区,构建清晰的区域空间概念。
2.综合思维:
从地理、历史、经济等多学科角度,分析尼罗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开发利用方式,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地理实践力:网
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尼罗河的资料,学会运用多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4.人地协调观
认识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尼罗河流域资源的重要性,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世界地图的基本阅读方法,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如地形、气候、河流等。这为他们学习尼罗河流域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于流域开发这一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需要教师引导其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2.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不完善,在分析复杂地理问题时,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网独家资源
3.学习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但在资料的筛选、分析和整合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合作意识不强,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重点
1.尼罗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流域开发的影响。
2.尼罗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开发利用方式以及流域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流域开发问题的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
难点
1.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分析尼罗河水资源分配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探讨实现尼罗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网独家资源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尼罗河简介
学生观看后讨论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尼罗河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
任务一:认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的关系
1.观看网络视频或纪录片,了解尼罗河的水文特征,从农业生产、科技和文化等方面说明其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
2.古埃及文明每年吸引全球无数的游客,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份解说词,并结合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古埃及文明,带他们进行一场“云旅游”。
3.雄伟的金字塔有许多未解之谜,也包含着许多数学奥秘,请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探索其中一个奥秘,在班级分享交流。
二、阿斯旺大坝——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任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