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主题活动九 开展循环经济社区宣传志愿活动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粤教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
文件大小:3.37 M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2.31千字
文档摘要

主题活动九开展循环经济社区宣传志愿活动教学设计

课题

开展循环经济社区宣传志愿活动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志愿活动设计可结合教材中的“社会调查方法”,组织学生调研社区资源浪费现状,制作宣传手册或开展低碳生活讲座。教材中“生态社区模型”制作任务,可延伸为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旧物改造工坊等实践项目,强化地理实践力。此类活动呼应新课标“人地协调观”培养目标,通过跨学科整合(如结合生物、化学知识解释堆肥原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深化对“绿色发展”国家战略的理解,实现知识应用与价值观塑造的双重目标。

2022新课标要求

1.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

2.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

3.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活动目标:

通过参与循环经济社区宣传志愿活动,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制作循环经济相关的宣传单等,倡导绿色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立足社区地理特征,辨识资源利用问题,提出因地制宜的循环经济实践方案;

2.综合思维:

分析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性,整合自然与人文要素,探究社区可持续发展路径;

3.地理实践力:

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宣传实践,培养解决真实环境问题的能力;

4.人地协调观

理解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初中生已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如资源分类、环境问题),但缺乏循环经济的系统性认知。学生具备初步环保意识,参与过校园垃圾分类等活动,但对社区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逻辑理解不足。其认知特点偏向直观体验,擅长动手操作但综合分析能力较弱,需通过案例拆解、流程模拟降低理解难度。部分学生存在“知行脱节”(如了解理论却难落实行动),需强化实践转化。活动设计应融合生活情境(如家庭能耗调查),利用角色扮演、可视化工具(生态模型制作)激发参与热情,同时注重小组协作以弥补个体能力差异,逐步建立“认知-实践-反思”的学习闭环。

重点

掌握循环经济“3R”原则,理解社区资源循环模式;培养调研宣传的实践能力。

难点

系统思维构建(物质闭环流动分析),知行转化(理论指导行动);协调多方利益提出可行性方案。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循环经济的介绍

学生观看后并进入课堂学习,表达循环经济的理解

让学生看视频并了解循环经济

讲授新课

一、活动过程与方法

(一)活动准备

(1)各班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性别等情况划分不同的志愿服务队,每队6~8人,并确定领队名单。

(2)邀请志愿活动经验丰富的领队老师为学生开展活动培训,明确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

(3)各志愿服务队自主商议,确定组员分工,通过在相关的网站查找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工作,提前制作宣传单。

(4)准备帐篷、桌椅、电脑等活动物资,提前踩点,确定固定宣传地点和流动宣传地点。

(二)循环经济理论及实践案例

资料一:什么是循环经济?

实施路径:技术与制度双重驱动?

“××回收”——互联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回收”服务模式

(三)开展循环经济社区宣传志愿活动

(1)各志愿服务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活动地点,领队组织队员搭好帐篷摆好座椅,并分发物资。

(2)驻守固定宣传地点的队员负责播放“循环经济”的相关视频,流动宣传的队员则分散到不同区域派发宣传单,并讲解循环经济的含义、做法,等等。

(3)各志愿服务队上交宣传单,级组按前10%、20%、30%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展示。

(4)在志愿服务平台上进行服务时数的登记,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评选“优秀志愿服务之星”,采用志愿服务时数兑换积分并换取礼品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宣传志愿活动。

二、活动成果

活动评价

“循环经济社区宣传志愿活动”评价标准

学生按要求操作:

学生按要求回答: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学生按要求完成:

“××回收”以1000户左右的建成小区居民为一个单位,设立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商品配送服务站,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运和分选处置全过程的智慧管理。

学生按要求完成: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