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doc
文件大小:27.59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2.89千字
文档摘要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像“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清楚了解这些成就取得的时间、主要人物及意义。

2、学生能理解科技发展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之间的紧密联系,掌握查阅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提升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相关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2、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新中国科技文化成就的资料,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学习科学家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科技成就及其意义。

2、新中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新中国科技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以及科技发展对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深远影响。

2、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思考科技与文化发展同社会环境、国家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咱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家看看教室里的电子白板,用的智能手机,坐的高铁等等,这些都是科技带来的便利。那你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咱们国家在科技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哪些了不起的成就吗?今天,就让咱们一起走进《科技文化成就》这一课,去探寻那些辉煌的历史瞬间。

(二)新课讲授(30分钟)

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两弹一星”相关视频片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复杂严峻,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们却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学生分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对啦,“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后来呀,我国的航天事业也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同学们,解决吃饭问题可是大事。在农业方面,有一位科学家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袁隆平。(展示袁隆平图片及相关资料)袁隆平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使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还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也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再来说说医学领域。疟疾曾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在1971年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的发现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可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3、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也就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像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

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个领域都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同时,我国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三)课堂讨论(15分钟)

咱们来进行一个课堂讨论。给大家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新中国取得这些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这些成就对我们的生活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讨论过程中,大家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好啦,讨论结束。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