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第一节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秘书工作第三节外国秘书工作概况第一节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秘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夏商时期,周朝是初创时期从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文书来说它是随着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二、奴隶时期的秘书工作夏、商、周三代,史官是主要的秘书官员。商末周初,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西周至春秋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些秘书工作制度,如文书制度、保密制度、用印制度。三、封建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1.秘书机构、人员和职责。秦代时期。御史大夫、尚书、博士、谒者令、主玺令史、长史、主薄等。西汉时期设三公、成立尚书台。东汉设秘书监。魏文帝曹丕设中书省。唐代时期设立“学士院”2.秘书工作制度保密制度。行文制度。三省制。一文一事制。文书立卷制。限期承办制度。贴黄、引黄制。条旨制。催办制。文书制度。3.官府文书和应用文典。命、诰、谕、诏、旨。章、表、奏、议、疏。令、教等四、近代中国的秘书工作1.晚清时期的秘书工作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秘书工作机构相应增加,秘书工作也开始参照外国制度。2.民国建立后的秘书工作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总统府下设秘书处,各部设“承政厅”,设置秘书长一人,承总长之命总理厅务并掌管机要文书。3.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秘书工作1927年以后,国民党在各级政府机关建立了一整套秘书机构,1927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进行过三次文书工作改革。民国时期著名秘书人物:徐树铮、胡汉民、宋庆龄、宋美龄、陈布雷、邵力子等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秘书工作建党初期的秘书工作1.1923年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建立秘书制。1926年7月,党的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设秘书处。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党召开了“八七”会议,邓小平任秘书长。1931年11月,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苏维埃政府,规定执行委员会设总务处负责秘书工作。长征期间,秘书工作主要是抄译电报和保管文件。三、抗日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1937年,党中央重设了秘书处,下设“机要、文书、材料、会计”四科。1942年精兵简政,陕甘宁边区成立了“合署办公厅”,下设秘书处统一掌管各厅、各处的工作。四、解放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成立了书记处“办公处”1948年,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下设秘书厅,由秘书长掌管。五、新中国的秘书工作1951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秘书长会议,通过了七个关于秘书工作的文件,经中央批准后实施。1955年1月,公布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档案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196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制定了《关于秘密文件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和《关于机要秘书工作的暂行规定》六、改革开放时期的秘书工作1.秘书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2.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加强3.大兴情况调查、注重政策研究4.信访工作发挥重大作用5.科学、系统地培养秘书人才,开展秘书理论研究6.走向办公自动化和秘书工作的科学管理中共秘书人物:任弼时、胡乔木、田家英、陈伯达、叶子龙、雷英夫。地下党秘书:钱壮飞、熊向晖。第三节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欧美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欧美秘书工作也是随着部落或国家管理工作的出现,随着文书的出现而产生的。中世纪的欧洲各国君主都有文职辅臣。近代秘书形成于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中,是厂长经理们的得力助手。欧洲国家的政府机关秘书由“文官学院”或“国家行政学院培训”。外国秘书工作的特点和趋势国外秘书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由事务型转为智能型第二个趋势是秘书工作日益专业化第三个趋势是秘书人员的高学历、秘书工作的永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