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乡编村用”面向在村(社区)工作大学毕业生定向公开招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考试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相对于影响范围较小、较方便找到污染源头的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复杂,往往是跨地域的工业污染、汽车排放乃至烹饪油烟等,再加上特定的天气因素共同造成了雾霾等灾害性天气。这就是很难将某天的雾霾归因于具体的哪个、哪几个企业的污染,那么受大气污染损害的公民该向谁索赔?又如何抗辩自身罹患的疾病等是由大气污染造成,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公民真的起诉一长串的可能的污染企业,那么结果就是众多污染企业摊薄了赔偿款,不能起到震慑污染企业的作用。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介绍大气污染索赔的成功案例
??B:如何规划企业的大气污染行为
??C: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法律依据
??D: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目前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这些困境使此类索赔案件无法起诉或成功率低,那么下文最有可能介绍的就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境的策略。而参考以往的成功案例是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环节。A项与文段衔接最为紧密。
B项没有提到“大气污染索赔”,与文段主题不一致,且“规制企业的行为”也并不能对企业起到震慑作用。C项与原文衔接不够紧密,从原文可知现实困难并不在于法律依据,而在于具体实施过程。D项为文段已经提到的内容,不是下文介绍的重点。
故本题选A。
【出处】《公民大气污染索赔权如何落实》
?
2、现在,棉纺织业利润的大头已经不再是棉花种植、布料纺织等环节,而是服装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舒适保暖便宜”,这些棉织品最初被人们________的优点逐渐被淡忘,穿什么品牌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生活方式则成为人们选择的重要________。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认可动机
??B:肯定条件
??C:追捧依据
??D:推崇考虑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语境可知,空格所在两句话表意相反,体现消费者对棉织品需求的迁移。第一空体现人们过去在乎的是棉织品“舒适保暖便宜”的特性,现在人们更加在意它的品牌对身份地位的彰显。这些选择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的行为动机或者目的愿望发生了变化。A项“动机”指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符合语境。B项“条件”指事物存在、发展的影响因素;所具备或处于的状况,文段并不是说人们具备了彰显地位和生活的棉织品才去做选择,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依据”指作为论断前提或言行基础的事物,“穿什么品牌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生活方式”更多体现的是主观愿望,而“依据”一般是客观存在事物,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考虑”指斟酌、思索,以便作出决定。这个词有很大不确定性,证明“穿什么品牌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生活方式”仅仅只是参考因素之一,并不一定是最终决定因素。这与原文不符,排除D项。答案锁定A项。
验证第一空。“舒适保暖便宜”,这些棉织品最初被人们认可的优点,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解析拓展】
文段出处:中华读书报《棉花:理解资本主义的最佳作物》
?
3、前几年,面对经济适用房这道考题,不少政府是“不及格”的。那种开着奔驰汽车申请经适房的怪事______,公共资源成了少数有权有势者“寻租”的商品。这个教训应当引以为戒。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以为常
??B:数不胜数
??C:寥若辰星
??D:屡见不鲜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分析文段,主要讲的是政府对于经济适用房的监管不力,导致公共资源反而成为有权有势者的“盘中餐”,因此,出现开着奔驰的有钱人也能申请适用房的反常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常见,反而见怪不怪。可见,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应能够体现“常见不奇怪”的意思。
D选项“屡见不鲜”指常常看见,并不新奇。用在此处非常符合语境,搭配恰当,当选。
C选项,“寥若晨星”形容人物或事物十分稀少,显然与语境不符,应排除。
A选项,“习以为常”的主语一般是人,常用在“对……习以为常”的句式中。空缺词语的主语为“怪事”,A项用在此处显然不恰当,应排除。
B选项“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侧重强调多,体现不了“不奇怪”的意义,并且用在此处词义过重,应排除。
故本题选D。
【出处】半月谈《建好分好公租房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
4、下列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歙砚是安徽知名的文房四宝,珍藏馈赠都很有价值
??B:校庆期间,学校将举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C:小张的作品在展会上受到专家的关注和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