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合同管理培训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2
4
5
1
3
6
合同管理基础概念
合同履行过程管理
合同签订流程规范
合同变更与索赔处理
合同风险控制策略
合同档案管理标准
01
合同管理基础概念
法律依据与适用范围
经济合同法
招投标法
建筑法
相关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
规范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规定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建筑工程合同与劳动合同等方面的内容。
规定招标投标的程序和要求,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等,为合同管理提供具体操作依据。
总价合同
按约定的总价进行结算,不因工程量变化而调整合同总价。
单价合同
以单价为计算基础,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结算。
成本加酬金合同
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比例的酬金作为结算依据。
各类专业施工合同
如土建施工合同、机电安装合同等,针对特定专业领域进行详细约定。
施工合同类型细分
管理核心原则
全程性原则
合同管理应贯穿项目始终,从合同签订前到履行完毕,全面监控和管理。
01
合法性原则
合同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02
诚信原则
合同双方应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合同义务,维护合同权益。
03
效益原则
合同管理应注重项目经济效益,确保合同目标的实现。
04
02
合同签订流程规范
前期准备与资质审查
审查合同当事人
了解项目背景
组建专业团队
准备合同文本
核查合同双方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包括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
了解项目的背景、目的、范围及技术要求,确保合同内容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
组建合同谈判、审核等专业团队,确保合同签订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依据项目特点和相关法律法规,准备合同文本及附件。
合同条款拟定要点
详细列明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
明确合同价款、支付方式、支付时间及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等。
约定合同价款与支付方式
规定合同变更、解除的条件、程序及双方的权利义务。
设定合同变更与解除条款
明确合同争议解决的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约定争议解决方式
签署权限与生效条件
合同份数与存档
规定合同份数,确保双方各执一份,并明确存档方式和地点。
03
明确合同生效的条件,如双方签字盖章、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等。
02
生效条件
签署权限
明确合同签署人的权限,确保合同签署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01
03
合同风险控制策略
合同条款不明确、不完备、含糊不清或存在歧义,导致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
合同一方未能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合同无法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合同执行过程中,因工程范围、设计、施工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合同内容和价款。
因合同一方违约或其他原因,导致合同提前解除或终止,给合同双方带来损失。
常见风险类型识别
合同条款风险
合同履行风险
合同变更风险
合同解除风险
风险评估量化方法
概率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法
模拟仿真法
专家打分法
通过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预测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确定风险的大小和重要性。
分析合同执行过程中各项因素的变化对合同结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关键风险因素和敏感因素。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从而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邀请专家对合同风险进行评估和打分,根据专家的意见和经验,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
风险转移措施
通过合同条款将风险转移给合同另一方,如采用总价合同、单价合同等;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利用分包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等。
风险规避措施
在合同签订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预测,避免签订存在重大风险的合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加强风险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合同履行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转移与规避措施
04
合同履行过程管理
进度与质量监控机制
进度计划
监控与报告
质量标准
纠正措施
设立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关键任务。
制定详细的质量验收标准和流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合同约定。
定期对项目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给相关方。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纠正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履约争议解决路径
协商谈判
首先尝试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达成一致意见。
01
调解与仲裁
如协商不成,可寻求第三方调解或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仲裁。
02
诉讼途径
如调解和仲裁均无法解决争议,最终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03
争议预防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沟通与合作,预防争议的发生。
04
合同终止与结算程序
合同终止条件
结算方式与标准
验收与交付
后续保修与维护
明确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按照合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