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压疮护理要点解析演讲人:日期:
目录02风险评估体系01压疮基础知识03预防措施实施04护理操作规范05并发症应对策略06家属指导要点
01压疮基础知识
定义压疮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局部因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缺血性溃疡。分级标准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可分为Ⅰ期(红斑期)、Ⅱ期(水疱期)、Ⅲ期(浅溃疡期)和Ⅳ期(深溃疡期)。分期特点Ⅰ期表现为受压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Ⅱ期表现为受压部位出现水疱或破皮,Ⅲ期表现为水疱扩大、溃烂并累及皮下组织,Ⅳ期表现为深溃疡、坏死,甚至可累及肌肉、肌腱和关节。020301压疮定义与分级标准
压力因素长时间的压力导致毛细血管闭塞,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坏死。剪切力因素身体不同部位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导致血管扭曲、断裂,加重组织损伤。摩擦力因素皮肤受到床单、衣物等摩擦,导致角质层受损,增加皮肤感染风险。潮湿因素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加重感染风险。皮肤压力损伤形成机制
枕骨、肩胛骨、肘部、骶尾部、足跟等突出部位。仰卧位常见受压部位分布规律耳廓、肩峰、肋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等突出部位。侧卧位肩峰、肋骨、髂前上棘、膝部、足尖等突出部位。俯卧位坐骨结节、臀大肌、股骨大转子、足跟等受力部位。坐位
02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筛查工具使用方法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定期评估患者压疮风险,及时调整护理措施。评估频率选用经过验证的压疮风险筛查工具,如Braden量表等。评估工具选择综合考虑患者意识、活动能力、皮肤状况等因素,准确评估风险。评估内容
不能自主翻身或调整姿势,压疮风险更高。瘫痪或意识障碍者皮下组织薄弱或水肿易导致压疮发生。消瘦或水肿患于身体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畅,易形成压疮。长期卧床患者体温升高或感觉异常易引发压疮。发热或皮肤感觉异常者高危人群特征识别
ABCD环境卫生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潮湿、污染等不利因素。家庭环境监测频率家具布局合理安排家具和医疗设备,避免患者身体受到挤压或摩擦。空气质量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细菌滋生。光线和温度保持适宜的光线和温度,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中。
03预防措施实施
体位管理与变换技巧采用定时翻身的方法,有效缓解局部压力。定时翻身翻身时应保持身体完全翻转,避免剪切力。使用柔软的毛巾或床单等物品辅助翻身,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避免长时间仰卧或俯卧,尽量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翻身技巧翻身角度体位选择洁频率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清洁方法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含碱性成分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洁部位重点清洁易出汗、易潮湿和易受压的部位,如臀部、腰部、背部等。保湿措施清洗后涂抹保湿乳液或膏霜,以保持皮肤湿润。皮肤清洁保湿规范
营养均衡为患者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支持方案制定01高蛋白饮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皮肤组织。02充足水分保证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以维持皮肤的正常代谢和湿润度。03避免刺激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皮肤损伤。04
04护理操作规范
2014创面处理操作流洗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确保无杂质和感染。清除坏死组织使用专业器械清除腐肉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消毒处理使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感染。包扎伤口使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保护创面并避免再次受伤。
选择敷料时应考虑伤口的类型、渗液量和感染风险等因素。适应性敷料选择应用原则选择透气性好的敷料,避免伤口潮湿和细菌滋生。透气性选择吸收性好的敷料,能够及时吸收伤口渗液,保持伤口干燥。吸收性敷料应无刺激、无毒性,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安全性
床垫选择选择减压床垫,如气垫床、泡沫床垫等,有效降低身体压力。减压敷料使用减压敷料,如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减少伤口压力。翻身垫使用定期翻身并使用翻身垫,避免长期受压导致压疮。悬吊装置对于不能翻身的患者,可使用悬吊装置将受压部位悬空,避免压疮发生。减压工具使用方法
05并发症应对策略
红肿热痛密切观察伤口周围是否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以及时识别感染。发热寒战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可能提示感染扩散,需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就医。渗液渗血注意伤口是否有渗液、渗血等现象,以及液体颜色、气味等变化。感染征兆识别处理
全身症状干预措施通过药物、物理或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压、破损和感染。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皮肤护理
紧急就医指征判断心跳持续加快,可能提示感染扩散或心脏负荷过重。心跳加快若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可能提示肺部感染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