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校园火灾预防.pptx
文件大小:6.2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2千字
文档摘要

校园火灾预防

汇报人:XXX

时间:2025年3月26日

前言

GG

学校火灾事故频发,对广大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由于学校人员密度大、建筑结构复杂、火灾隐患多样等特点,安全管理

显得尤为重要。本次培训就学校宿舍火灾事件特点、预防、处置做出分

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预防难点预防措施处置方法预防建议

目录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诱因及预防难点

DI

学校宿舍火灾多发生于天气比较寒冷的

时候,尤其是没有统一供暖的地方,宿舍内往往使用电热毯、电暖器等加热产品,加上宿舍内存在木床、被褥、书籍、窗帘、家具等易燃物品,一旦起火,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大规模的火灾。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诱因及预防难点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诱因及预防难点

一些老旧建筑可能存在线路老化、电线裸露等问题,也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诱因及预防难点

一般学校宿舍每间宿舍住的学生较多,发生火灾时往往还会发生拥挤踩踏,造成

疏散困难。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诱因及预防难点

宿舍火灾一般发生在夜里,由于学生都在熟睡当中,加上有些学生年龄较小,缺

少自行逃生能力,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灾难事件。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诱因及预防难点

教育监管部门对于学校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也是学校发生事故的原因,管行业必

须管安全,目前很多监管部门连自己的应急预案都还不完善,应急预案不具备可操

作性,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监管作用。有些学校宿舍到了夜里为了所谓的“安全管

理”,直接把学生宿舍或者楼层门从外面锁上。

2023年12月19日凌晨甘肃积石山地震就发生过西安文理学院学生砸门逃生的例

子。对于学生管理者而言,一定要定期组织培训,明确职责,干万不能采用从外面

锁宿舍门、楼层门的方法,宿舍窗户外加装防盗窗的必须预留逃生口,楼层高的还可以加装缓降逃生装置,最重要的是要有专人轮班值守,一旦发生火灾能确保第一时间疏散学生,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前期处置,确保学生安全。

校园常见火灾的预防措施

D2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原因分析

3.加强线路维护工作,避免机械性损伤。

1.在电缆敷设工程中需要弯曲时,则严格按照电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最小允许半径值要求,特别是直埋敷设,属于隐蔽工程,在电缆开始敷设时就要把好质量关,为以后安全运行打好坚实的基础。

消除隐总

!

5.定期对值班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其防火、灭火与供电安全意识,

发现问题能及时判断并且采取积极正确的有效措施,降低各方面的损失。

6.对学生及工厂等人员聚集的场所,要建立安全疏散演练制度,居

安思危,出现紧急事故时不至于造成混乱和踩踏事故,快速、安全地撤出危险场所,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7.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定期检查其性能,性能不可靠时要立即更

新,确保急用时万无一失,避免出现形同虚设及值班人员不会使用灭火器材的怪现象。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原因分析

消除隐总

!

D3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处置方法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处置方法

1.当学生宿舍发生火灾后须立即对学生进行紧急疏散,立即拨打119消防报警电话,说清地址、着火原因、有无人员被困,确保报警人电话畅通,通过使用高频口哨、电铃、扩音器等方法呼喊学生进行紧急疏散。

①如烟雾在头部以上,则不需要学生使用防护装备,直接快速疏散;

②如果烟雾在胸口,应使用防毒面罩、湿毛巾或者衣物(打湿后拧干,3折8层)捂住口鼻进行紧急疏散;

③如果烟雾在膝盖,说明火势已经非常大,则要考虑带领学生进行躲避,尽可能选择洗手间进行躲避,此时在没有防毒面罩的情况下,可以用湿毛巾或者衣物打湿捂住口鼻等待救援。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处置方法

疏散学生时要检查宿舍、卫生间有无遗漏学生,一旦疏散至安全区域,立马将学生集中起来,清

点人数,并上报上级领导或部门,对受伤学生进行现场急救。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处置方法

对于烧烫伤学生立即对受伤部位进行凉水冲洗处理,小的伤口冲洗时间不低于10分钟,大的伤

口冲洗时间在20分钟左右;对于烧伤严重的学生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的同时凉水冲洗后用

干净的床单、被罩、急救毯等盖住伤口,防止伤口感染,如120急救车短时间内无法到达,则立即

使用校车或者私家车送往医院救治。现场处置人员可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对现场初期火灾进

行扑灭,一旦火势无法控制,立即撤离,在外围设立警戒线,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

04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预防建议

校园常见火灾事件的预防建议

1.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2.严格控制火源;

3.采用耐火建筑;

4.阻止火焰的蔓延;

5.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6.组织训练消防队伍;

7.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感谢聆听,批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