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魔术:让计算教学“三度”提升
【摘要】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贯穿了小学阶段的始终,计算能力又是进行数学学习或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计算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对专注度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正确以及计算过程的不细心,会导致计算的正确率偏低,久而久之对于计算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魔术对于学生来说是神秘的,而数学魔术又在这神秘之中隐藏着数学奥秘。将数学魔术与数学计算相结合,利用学生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化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让学生在实际探究中亲身经历数学的发现与研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数学“魔术”计算教学代数思维
数学魔术指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计算能力的魔术项目。它将寓教于乐的理念巧妙融入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观察、记录、思考、操作、讨论、计算等过程,发现数学“变中不变”的规律。“魔术正方形”是数学魔术的道具,就是正方形方格和格子中的数字,有3×3方格、4×4方格等。那么数学魔术到底给计算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数学魔术让计算更有“浓度”
在计算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度、探究欲,教师就要利用数学魔术的神秘性,让学生对计算的内在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数学魔术中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构建高效愉悦的课堂。
如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二)”这个单元时,可把数学魔术中的“魔术正方形”引入课堂。这样学生既加强了计算的练习,又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有助于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算法,不断完善计算的过程,增强算理的理解。
【教学片段】
师:我们学习过了100以内的加减,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数学魔术正方形,想不想玩一玩?
师:这个魔术正方形,它拥有神奇的魔力。你任意从这十六个数中选一个数圈出,划去和这个数同一行及同一列的个数;然后从剩下的数中任意挑选一个数字圈出,同样划去和这个数同一行及同一列的个数;再重复操作,至剩下最后一个数(如图1);最后把所选的4个数字相加求和,老师能准确预测你的计算结果。
(生动手操作,师写出预测数,学生诧异)
师:是不是挑的这4个数字被老师看到了呢?要不要重新选?
(生不断地尝试和计算,最后发现如果按照规则不管怎么选,其结果总是一样的)
生:这16个数字应该比较特殊,能更换里面的数字吗?
(师更换表格中数字,师准确预测结果)
其实无论是连续自然数(如图2)或是非连续自然数(如图3),只要规则不变,所选四个自然数的和必然是不变的。课后学生带着这样的数学魔术回家和家长玩,也会带着疑问去自主探究其中的原理。
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数学魔术”之后,对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计算一点也不枯燥!”“这样的巧算真有意思!”……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计算有了“浓度”。
二、探索数字之间的联系,让计算更有“广度”
每个人都蕴藏着一定的潜能,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自己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魔术本身的属性正好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一个个神奇的数学魔术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充分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
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后,教师再次出示二年级玩过的“魔术正方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无论怎么选四个自然数的和总是不变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表格中的规律(如图4),那这样的发现,对于破解“魔术正方形”的奥秘有怎样的作用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会发现:如果把第一行的数看成基础数,那么表格中每行的数字都可以看成行基础数加上一定的数,就是行基础数+列基础数=表中数(如图5)。
我们每次挑选的4个数,无非就是把8个基础数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重新组合而成的4个数。只要按照规则,无论怎么选都是8个基础数的总和(如图6、图7)。
破解了“魔术正方形”的奥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加法运算定律可以设计“魔术正方形”,那么乘法、除法、减法可以吗?
以乘法为例,取6个不同的数:1,2,3,4,15,25。如果把它们全部相乘,我们会得到1×2×3×4×15×25=9000。把这些数字每组3个分成两组。一组放在第一行里,另一组放到第一列里,然后把这9个数两两相乘的积填到表格中,最后去掉最上面一行和最左边一列,就可以得到一个“魔术正方形”。教师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下预言:9000,再把纸叠好,就可以表演我们的“魔术正方形”了(如图8)。
当然,如果我们这种“魔术正方形”推广到除法和减法中,同样可以实现。
利用数学魔术,沟通了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把数学知识真正用到了生活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思维更具广度。
三、强化符号意识,发展代数思维,让计算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