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路敷设方面
隐患1:电线老化、破损。
防控措施:定期检查电线,发现老化、破损及时更换。
隐患2:线路私拉乱接。
防控措施:严格遵守用电规定,禁止私拉乱接,由专业电工安装线路。
隐患3:电缆未穿管保护。
防控措施:对易受机械损伤的电缆穿管保护,埋地电缆深度要符合要求。
隐患4:线路穿越道路未采取保护措施。
防控措施:线路穿越道路时应采用埋地敷设或架空敷设,埋地时要穿保护管,架空高度要符合要求。
隐患5: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同杆架设。
防控措施:严格按照规定,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分开架设,保持安全距离。
隐患6:电缆桥架内杂物堆积。
防控措施:定期清理电缆桥架内的杂物,保持桥架整洁。
隐患7:电缆在水中浸泡。
防控措施:对易被水浸泡的电缆采取架空或防水保护措施,避免电缆长期在水中浸泡。
隐患8:线路跨越建筑物时无防护措施。
防控措施:线路跨越建筑物时应采用合适的支撑和防护措施,防止线路磨损或被建筑物挤压。
隐患9:电线接头未做绝缘处理。
防控措施:电线接头应采用绝缘胶布或绝缘套管进行可靠绝缘处理,确保绝缘性能良好。
隐患10:架空线路的档距过大。
防控措施: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合理设置架空线路的档距,一般不宜超过35米。
隐患11:电缆埋地深度不足。
防控措施:确保电缆埋地深度符合要求,一般不小于0.7米,在农田等易受挖掘影响的区域应适当加深。
隐患12:同一配电箱内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未分开敷设。
防控措施:将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在配电箱内分开敷设,并做好标识,防止误操作和短路。
隐患13:线路穿越易燃、易爆场所时未采取防爆措施。
防控措施:线路穿越易燃、易爆场所时,应采用防爆型电缆或穿钢管保护,并做好密封处理。
隐患14:临时用电线路与建筑物、树木等距离过近。
防控措施:按照规定保持临时用电线路与建筑物、树木等的安全距离,防止线路被刮擦或短路。
二、配电箱及开关方面
隐患15:配电箱无门、无锁。
防控措施:安装配电箱门并配锁,专人负责管理。
隐患16:配电箱内电器元件损坏。
防控措施: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更换损坏的电器元件。
隐患17:开关过载使用。
防控措施:根据负载电流选择合适的开关,避免过载。
隐患18:配电箱内布线混乱。
防控措施:对配电箱内线路进行整理,规范布线,标识清晰。
隐患19:配电箱未安装漏电保护器或保护器失灵。
防控措施:安装合格的漏电保护器,并定期试验,确保其正常运行。
隐患20:开关箱未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防控措施:每个用电设备都应单独设置开关箱,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
隐患21:配电箱接地或接零不可靠。
防控措施:定期检查配电箱接地或接零情况,确保连接牢固,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隐患22:配电箱内未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防控措施:在配电箱内和箱门表面设置“有电危险”等明显的警示标志。
隐患23:开关接触不良。
防控措施:定期检查开关的接触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接触不良的开关。
隐患24:配电箱内堆放杂物。
防控措施:保持配电箱内整洁,严禁堆放杂物,防止影响电器元件散热和操作。
隐患25:配电箱内的熔断器熔体规格与负载不匹配。
防控措施:根据负载电流选择合适规格的熔断器熔体,确保在发生过载或短路时能及时熔断。
隐患26:配电箱的进线和出线未固定牢固。
防控措施:对配电箱的进线和出线进行牢固固定,防止因松动导致接触不良或拉脱。
隐患27:配电箱内电器元件损坏未及时更换。
防控措施:定期检查配电箱内电器元件,发现损坏的及时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行。
隐患28:配电箱的分路标识不清。
防控措施:对配电箱的分路进行明确标识,注明所控制的设备或区域,便于操作和维护。
隐患29:配电箱内的接线端子松动。
防控措施:定期检查配电箱内的接线端子,确保其连接牢固,如有松动及时拧紧。
隐患30:配电箱的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
防控措施:定期测量配电箱的接地电阻,确保其不大于规定值,如不符合要求,及时查找原因并整改。
隐患31:开关损坏或失灵。
-防控措施:对开关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损坏或失灵的开关及时更换。
隐患32:配电箱内的零线和地线混接。
防控措施:将配电箱内的零线和地线分开连接,分别设置零线排和地线排,确保接线正确。
隐患33:配电箱的防护等级不符合现场环境要求。
-防控措施:根据现场环境,如潮湿、粉尘等,选择合适防护等级的配电箱,如IP54、IP65等。
三、用电设备方面
隐患34:设备未接地或接零。
防控措施:确保用电设备可靠接地或接零,定期检查接地电阻。
隐患35:手持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
防控措施:为手持电动工具配备漏电保护器,使用前检查其有效性。
隐患36:设备长期过载运行。
防控措施:合理安排设备使用,避免长期过载,安装过载保护装置。
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