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以字育人,文化传承.docx
文件大小:40.7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3.38千字
文档摘要

以字育人,文化传承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涵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字词理解是主要难点之一,而字理识字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字词本义,纠正错别字,感悟古诗文中蕴含的意境。在“双减”背景下,合理运用字理识字可以为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育人实践提供新视角,开辟新路径,帮助学生发现汉字的魅力,在汉字传承中培养民族自豪感,根植文化自信。

【关键词】字理识字小学古诗文教学文化传承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以及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重视“减负增效”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落实和优化。在小学课堂中如何从学科知识的讲解更好地走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的转变需要探索,需要变革。

一、字理识字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常见问题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并发生变化,字理识字法应运而生。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对汉字的字形以及相关音、形、义有所联系的理据分析,从而对汉字的构形理据有所了解和认识,这就是字理识字。在“双减”背景下,将字理识字合理运用于小学古诗文的教学中,不仅能促进学生对重难点字词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古诗文背后的深远意境,感悟到字词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据统计,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共编排了129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然而,随着古诗文比例的增加,古诗文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亟待调整、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兴趣,难以独立思考

古诗文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对个体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但古诗文的内容与当今儿童的生活相隔甚远,无论是“意欲捕鸣蝉”时的“忽然闭口立”,还是“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等,即使是同在儿童时期,现在的儿童也很难与古时的儿童产生情感共鸣。此外,古诗文语言十分凝练,与现代白话文有所出入,小学生生活体验不足,语文知识储备较少,学习古诗文难度较大。

(二)教师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缺少人文关怀

古诗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但古诗文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如果教师自身经验不足,学养不够深厚,那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容易停留在较为浅层的地方,学生无法全面、整体地解读,难以产生心灵的碰撞与共鸣。

(三)教学形式流于表面,难以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对古诗文的背默和句意理解更为重视,对汉字本身的指导还不足,有时甚至以简单的自学或机械的抄写了事。学生的学习效率低,错别字多,随着年级的增加情况愈加严重。因此,寻找适切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二、字理识字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优势

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字史上的奇葩,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双减”背景下,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教师发掘汉字的魅力,小学阶段正是让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根植文化自信的“黄金时代”。但在小学古诗文赏析中,部分字词反映的是其造字之初字形表达的含义,即本义,与其今天的意思相去甚远。加之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在学习时容易不理解或曲解这些词语的意思,造成他们对整首古诗文内涵的理解产生偏差,甚至误解。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教师能具体形象地帮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例如,在骆宾王《咏鹅》的“曲项向天歌”一句中,其中的“项”字值得关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页”的甲骨文字形“”,这就像一个放大了头部的人。学生通过看图就能明白“页”的本义与人头有关。再看左边的“工”部,是上下连通的样子,学生进而理解“工”表示颈部连接着头和躯干,而后整体理解“项”字的本义是颈的后部,泛指脖子。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明白了“曲项向天歌”指的是白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还能深刻感受到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联想到做人也应昂首挺胸、积极乐观的深刻育人内涵。

合理运用字理识字进行古诗文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使教学更加高效,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渗透人文思想,发挥育人功能。古诗文中鲜活的情感世界,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净化,促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古诗文中蕴含的汉字字理,也能充分地表现古人的价值观、道德观,而在此过程中运用字理识字来析字解词,就能将这些价值观、人生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中。

三、字理识字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育人实践

(一)由形入境,树立正确育人观念

古诗文意境深远,韵味悠长。教学时,教师不妨扣准关键字词,引入字理识字法进行合理解构,组成画面,方便学生直观感受。以卢纶的《塞下曲》为例,其中的“单于夜遁逃”一句中,“遁”字较为复杂,学生不易理解。如果通过字理识字法对“遁”字进行解构,学生就很容易发现“辶”代表大步奔跑,“盾”是防御用的武器,联系上下文中“逃”有“逃跑”的意思,就比较容易理解“遁”是“带着武器逃窜”的意思。这样的教学不仅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也能帮助他们融情入境,升华感受。

对于重点意境的感受的教学,也可以利用字理识字法。如《江雪》中的“万径人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