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实施“美”的策略营造“美”的课堂.docx
文件大小:40.6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3.4千字
文档摘要

实施“美”的策略营造“美”的课堂

【摘要】目前,一些教师在习作教学课堂上缺乏审美追求,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情感的熏陶缺少关注,以至于习作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了无生气。要使学生燃起习作的热情,写出富有美感的习作,就必须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习作活动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教师可以从开拓活动资源、开播音乐作品、发掘语言美点、开发习作工具、开通交流渠道等策略入手,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和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与表达方法。

【关键词】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审美创造

习作過程,是学生生命勃发、情感四溢的过程。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如果教师缺少审美化追求,就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停滞。因而,审美视域下的习作教学,强调教师给予学生以审美因子的播撒与灌溉,让学生在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发展思维,陶冶性情,掌握方法,明白事理。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三”要求学生回忆往事,选择一种最深的情感,将典型事例写具体,把情感变化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并和同学交流真情实感的表达情况。这样的习作教学内容,更需要一种“动之以情”的美感熏陶式教学,为此,按照“美的规律”,教师可以实施“美的策略”。

一、开拓活动资源,触发美好情感

学生是否愿意在习作中吐露真情,焕发生命力,取决于教师能否留意学生的心理需求,发现他们乐于表达的生活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盘活学生的生活素材,是本次习作的首要任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分别设置了填写时间轴、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制作成长纪念册、阅读感恩老师的文章、给老师或同学写感恩信、毕业赠言等活动内容。王荣生教授曾提出:“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结合“习作三”的要求,可将第六单元中的活动内容与“习作三”中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重构:一是在教学时间上进行调整,将毕业留念活动提前,如本学期初的“毕业赠言”撰写、“成长纪念册”的制作活动;二是在教学内容上整合,将第六单元中“给老师或同学写感恩信”的活动前置到“习作三”中。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在习作前精心组织毕业留念体验活动,就能让学生在“撰写毕业赠言、编写‘成长纪念册’”等情境的感染下进行审美感知,就可以通过回顾成长事件等情感体验去诱发学生感激、难忘等美好的情感。

二、借助音乐作品,渲染美好情感

音乐能有力地激荡人的心灵和情感,调动人的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习作课上,如果教师紧密联系习作教学的目标,打开引人入胜、美妙自然的音乐作品,就能迅速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唤起他们曾经有过的感受、已经积累的审美经验,促使他们“情动而辞发”。

“习作三”的训练要求是“让真情自然流露”,如何让学生的真情形成一条主题鲜明、顺畅自如,甚至上下翻滚的激流?如何让学生的情感如火山般瞬间爆发出来?将单元练习六中的“写感恩信”活动与“习作三”整合,教师在习作课伊始可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深情婉转的旋律,自然真挚的词句,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再加上“毕业赠言”“成长纪念册”的前期铺垫,学生在聆听与哼唱中,自然而然地会勾连往事中教师帮助学生、同学间互助的一幕幕温馨场景,内心会翻腾起情感的惊涛骇浪。在音符的拨动下,学生的审美感知愈加丰富,审美想象愈加具象,审美情感愈加强烈。

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是最易于激发情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学生的学习便如劲风鼓帆,事半功倍。这就是情感通过音乐对智力的反作用过程。诚如何小兵教授所言:音乐的刺激,能使学生的审美情感萌生,习作思维开启,一如那“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三、发掘语言美点,感悟美好情感

在习作教学中进行审美活动,不能简单认为只要让学生欣赏习作例文中的好词佳句,教师还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深入发掘单元课文、习作例文中的内在美点,揭示作者通过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感受到美和获得美的方法。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这两条要求分别指向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怎样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形成一条完整的“目标链”,又该怎样将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到的“情感表达之法”迁移到习作教学中呢?这就需要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这“两盘棋”都下好。在阅读教学阶段,学生学习课文重在感悟“情感表达之法”,教师应予以及时提炼;而在习作教学过程,教师既可以让学生温习本单元课文中运用设问和描写写好真情的方法,又可以在学习中感知例文中抓住事例和线索写好真情的方法,随后引领学生从“学法”走向“用法”。

利用课文、习作例文中五彩斑斓的情感信息,指导学生在“情”的旋涡之中领会文章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