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云南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第二批招聘5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59.43 KB
总页数:4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1.94万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2025云南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第二批招聘5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毕业院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科技和其发明者的对应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莫尔斯——电报机②西门子——发电机③爱迪生电话机④瓦特电视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正确,塞缪尔·莫尔斯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电报之父”。电报机的发明是一次旅行给他带来的灵感。1844年莫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②正确,西门子是世界著名的德国发明家,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1866年,西门子提出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并由西门子公司的一个工程师完成了人类第一台自励式直流发电机。同年,西门子还发明了第一台直流电动机。③错误,美国国会在2002年6月15日269号决议中确认安东尼奥·穆齐为电话的发明人。穆齐于1860年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他的发明,并在纽约的意大利语报纸上发表了关于这项发明的介绍。④错误,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是贝尔德发明的。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一直致力于用机械扫描法传输电视图像,在1925年10月2日,他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台能传输图像的机械式电视机,这就是电视的雏形。综上,①②说法正确。

2.“为了不至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这句话说明()。

A、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D、社会形式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C

解析:C选项正确:“为了不至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体现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变化,即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A、B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生产力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选项与题干无关。D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社会形式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故选C。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公文的“主体”要素()。

A、签发人

B、主送机关

C、标题

D、成文日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将版心内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个部分。A项错误,签发人属于版头中的要素。版头部分的要素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版头中的分隔线。B、C、D项正确,主体部分的要素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4.党的()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A、作风建设

B、政治建设

C、纪律建设

D、制度建设

答案:B

解析: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5.王某将李某打成重伤,发现李某失去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李某的钱包,钱包里有3000元现金,王某将其占为己有。关于王某取财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侵占罪

B、构成盗窃罪

C、抢夺罪

D、构成抢劫罪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不同罪名的界定。王某将李某打成重伤后临时起意拿走钱包,此时李某已失去知觉,王某的取财行为并非基于暴力胁迫,不构成抢劫罪。侵占罪要求合法占有后变为非法占有,王某一开始并非合法占有钱包,不构成侵占罪。抢夺罪是公然夺取,本题也不符合。盗窃罪是以秘密窃取的方式获取财物,王某趁李某失去知觉拿走钱包,构成盗窃罪。

6.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

A、机密文件

B、秘密文件

C、绝密文件

D、保密文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公文的密级中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种。其中秘密公文是指含有一般的秘密,泄露会使国家或团体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公文;机密公文是指含有重要的秘密,泄露会使国家或团体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公文;绝密公文是指含有最重要的秘密,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绝对地将知情人限定在极小范围内,泄露会使国家或团体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的公文。故正确答案为A。

7.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的方法。

A、全民投票

B、党内投票

C、无记名投票

D、记名投票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8.《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该条款的理解,正确的是()。

A、“没有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不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