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六校高二第二学期5月联考历史(B卷)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具有中轴线观念的建筑群出现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夏代晚期的二里头都邑遗址在局部建筑群中体现出中轴线观念,一些大型院落也有大致的中轴线。早商时期偃师商城的宫城和小城布局大致对称。这可用来说明()
A.儒家思想影响都城建设 B.大一统的雏形初步形成
C.中华文明中鲜明的特性 D.“天人合一”思想渊源
2.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上思想从哪个方面发展了中华文化()
A.关于认识处理事情的方法 B.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
C.关于选拔人才的标准依据 D.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3.“驴”作为西域畜产,在历史文献中早有记载。下列史料中关于驴的记载,可以用来说明()
(西域)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它……驴畜负粮,诸国使贾胡,颇得以私赍物贸易。
?
《汉书·西域传》
骡驴馲駞,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我畜
《盐铁论·力耕》
今有驴食瓜,日倍而食之。问:十日食几何?
《九章算术·卷七·盈不足》
出钱四千,予仓佐徐伟买运驴。
《居延新简》
A.丝绸之路中交通动力的变化 B.中外文化交流中物种的引进
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出现 D.边疆地区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4.考古及文献查证,西汉储粮状态与方式是“分散储粮”,而唐代则更多表现为以巨型窖穴为代表的“集中储粮”,呈现出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纵横有序的群组化布局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
A.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C.君主专制权力强化 D.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5.公元5世纪译成的《大云经》写道,佛陀告诉净光天女将来“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公元690年7月有十位僧人为其做了注疏。武则天将这种注疏颁发给全国,并在各地大规模修建大云寺,要求各地僧人阅读讲解。该举措旨在()
A.借助佛学思想教化民众 B.昭显个人皇权的正统性
C.宣传王朝的繁荣与昌盛 D.适应农耕经济发展需要
6.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但真正的商业书——“商书”,却是明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的。明清时期的商书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二是着重介绍商业经营的商书;三是综合性的商书。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该时期()
A.政府放宽对商业的限制 B.雕版印刷业的发展繁荣
C.君主专制日益走向衰落 D.全国性市场网络的成熟
7.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棉铁主义”乃“实业救国”良方。中国船主卢作孚选择交通运输业作为开拓实业的起点,于1925年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宝兴铁矿公司创办人朱志尧认为:“一矿之兴,一厂之设,可以养活数万、数十万工人”。这些企业家的实际行动,说明当时()
A.实业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B.民族企业投身实业与洋商争利
C.实业救国思潮在国内迅速兴起 D.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8.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这些信息反映了当时()
A.列强殖民侵略的残酷性 B.晚清政府的无能与落后
C.人口跨地域转移的贡献 D.华工对财富的极度渴求
9.1912年,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195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建成。2003年2月在两馆基础上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除此之外,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国家对博物馆的重视旨在()
A.展现中华文化的辉煌 B.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
C.服务于各阶层的教学 D.促进文化传承和传播
10.经过近3年的协商筹备,1953年6月,毛主席为汽车厂奠基题词,起名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工厂建立后,毛主席从“解放”、“胜利”、“前进”等五六个名字中,最终确定了“解放”作为新车的名字。最终在1956年7月14日,工厂建成后的半年时间,第一批12辆解放CA10型卡车正式下线,中国终于造出来自己的汽车了。由此可知()
A.工业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B.命名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
C.国人民族自豪感得到激发 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彰显
11.古希腊诗人荷马曾把橄榄油誉为“液体黄金”,有时作为奖品授予竞技会上的优胜者。罗马征服希腊后,大力推广橄榄种植。考古学家在对罗马地区的发掘中,也发现大量绘有橄榄图案的古希腊双耳瓶残片。由此可知,橄榄在地中海如此深受重视主要是因为()
A.利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