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临床检验技术练习题库(附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尿液中的小吞噬细胞主要来自()。
A、红细胞
B、肾小管上皮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小吞噬细胞主要来自中性粒细胞。在炎症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进入尿液成为小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等进行吞噬清除。
2.正常胃液呈()。
A、褐色浑浊液体
B、无色透明液体
C、淡黄色浑浊液体
D、咖啡色液体
E、棕色透明液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胆汁等成分时不会出现浑浊、变色等情况。选项A的褐色浑浊液体可能提示有陈旧性出血等情况;选项C的淡黄色浑浊液体不符合正常胃液外观;选项D的咖啡色液体常见于胃内有陈旧性出血等;选项E的棕色透明液体也不是正常胃液的表现。
3.可提高储存红细胞存活率的物质是()。
A、三磷腺苷
B、二磷酸腺苷
C、EDTA—K2
D、枸橼酸盐
E、腺嘌呤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腺嘌呤可提高储存红细胞存活率。腺嘌呤可参与细胞内能量代谢等过程,有助于维持红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存活。三磷腺苷、二磷酸腺苷主要是参与能量代谢的物质,并非直接提高红细胞存活率的关键物质;EDTA—K2主要用于血液抗凝;枸橼酸盐常用于血液保存中的抗凝及维持一定的酸碱平衡等,对提高红细胞存活率无直接作用。
4.反映肾小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管型是()。
A、透明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颗粒管型
E、细胞管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蜡样管型由肾小管中长期停留的颗粒管型、细胞管型变性或直接由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形成,它的出现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所以反映肾小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管型是蜡样管型。
5.离心法尿沉渣检查,正常情况下透明管型可见的数量为()。
A、O~偶见/LP
B、1~3个/LP
C、3~5个/LP
D、0~偶见/HP
E、1~3个/HP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情况下,离心法尿沉渣检查透明管型可见数量为0~偶见/LP。
6.关于尿液标本防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冷藏可以防腐
B、麝香草酚对结核杆菌的保存较佳
C、5一羟色胺测定常使用冰乙酸防腐
D、尿糖、尿蛋白测定推荐使用甲苯
E、测定尿17一酮推荐使用甲醛溶液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尿液标本防腐的常用方法及适用情况如下:冷藏是可以防腐的,A选项正确;麝香草酚对结核杆菌的保存效果较佳,B选项正确;5-羟色胺测定常使用冰乙酸防腐,C选项正确;尿糖、尿蛋白测定推荐使用甲苯,D选项正确;测定尿17-酮推荐使用浓盐酸,而不是甲醛溶液,E选项错误。
7.复层鳞状上皮内底层细胞的大小为()。
A、8~10μm
B、12~15μm
C、15~30μm
D、30~40μm
E、40~50μm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复层鳞状上皮内底层细胞呈圆形,直径12~15μm,核圆形,居中,染色质呈均匀细颗粒状,核仁不明显,胞质少,呈巴氏染色为深蓝色。中层细胞直径30~40μm,表层细胞直径40~60μm。底层细胞直径大于12~15μm。
8.粪便标本的收集,下列哪项是不必要的()。
A、外观无异常的粪便,需多处取材
B、最好选取晨便
C、需做细菌培养时,应置无菌容器送检
D、常规取3~5g粪便送检
E、挑取含有黏液、脓血等异常成分的粪便检查
正确答案:B
9.测定羊水中的哪个物质有助于胎儿肝成熟度的判断()。
A、脂肪
B、蛋白质
C、胆红素
D、激素
E、葡萄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测定羊水中胆红素有助于胎儿肝成熟度的判断。随着胎儿肝脏逐渐成熟,羊水中胆红素含量逐渐减少。通过检测羊水中胆红素的含量变化,可以评估胎儿肝脏的成熟程度。
10.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胞核的位置
B、指胞核的染色致密程度
C、指核质比例
D、指胞核的分叶状况
E、指胞核是否处于分裂状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粒细胞的核分叶状况,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当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如5叶以上者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
11.下述计算公式,错误的是()。
A、手工法MCV=HCT/RBC
B、手工法HCT=压紧的红细胞高度/全血高度
C、手工法MCH=Hb/HCT
D、手工法MCHC=Hb/HCT
E、仪器法HCT=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手工法MCH=Hb/RBC,而不是Hb/HCT,所以选项C错误。
12.在瑞特或吉姆萨染色血涂片中,部分白血病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紫红色细杆状物,长1~6μm,1条或数条,这种物质称为()。
A、豪焦小体
B、卡波环
C、D0hle小体
D、棒状小体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