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助读:学生经典阅读低效现象的教学应对
【摘要】影像助读是文字阅读的延伸,应当成为学生经典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当下学生经典阅读低效現象,教师可以借助影像助读功能,发掘其对提升学生经典阅读有效性的独特价值,积极探索学生经典阅读低效的教学应对,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影像助读经典阅读低效教学应对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阅读经典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力与文学审美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低效现象。而由经典名著改编的影像作品,因视听兼顾的特点而备受学生喜爱。教师可以借助可视影像让学生走进经典,开阔眼界,达到从阅读中启迪智慧、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当下学生经典阅读的低效现象
(一)经典阅读的范围相对较窄
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很难沉下心来阅读一本厚厚的经典名著。即使阅读,也大多专注于一些情节轻松、插图丰富、主题易懂的简易书目。所以当前学生的经典阅读大多局限于入选教材的一些名著节选,这种阅读量及阅读范围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是造成学生经典阅读低效的主要原因。
(二)经典名著的主题过于深刻
由于时代的隔阂和自身阅历的限制,学生普遍对经典名著缺乏认识和了解。此外,受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小学生们更喜欢“快餐式”的阅读,他们喜欢读校园小说、动物故事、动漫读物,却很少主动阅读经典。经典名著本身固有的难度,以及学生阅读意志力等因素,往往导致他们难以完整、有效地读完经典。
(三)学生的经典阅读缺乏引导
教材中选入名著名篇,意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阅读观念,以经典来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和人文精神。很多语文教师在经典阅读的教学中缺少必要的关怀与指导,仍然将目光过多地放在考试范围上,很少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提高,这样必然不能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这也是造成学生经典阅读低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像助读对促进学生经典阅读的独特价值
影像助读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影像作品的观看、分析、评判和领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对影像助读的价值功能进行研究,并将其引入语文经典阅读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一)影像助读更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内驱力
兴趣是学生阅读内驱力产生的主要因素。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内驱力很重要。如果经典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便会使阅读内驱力欠缺,阅读质量下降,这样便失去了经典阅读的意义。可视影像集文学、艺术、精神文化于一身,以动态的技术呈现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因此,教师可适时引入,有效弥补传统文字阅读的不足,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内驱力。
(二)影像助读能增加经典名篇教学方法的黏合力
经典名著博大精深,它需要语文教师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经典名著的大门。对于历史悠久、主题深刻、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经典来说,阅读具有较大的困难。而影像助读可以化“平面”的课堂为“立体”的学习场所,学生在光影世界中走进文本,领会文章的主旨,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难度,提高了阅读效率。
(三)影像助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推动力
学生借助可视影像进行经典阅读,通过立体的画面补充缺失的认知,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的形象,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课堂丰富、有趣。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积淀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影像助读:学生经典阅读低效现象的教学应对
如何通过影像助读提升学生经典阅读的有效性,进而将语文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呢?
(一)利用影像助读,引导学生关注经典
1.扬影像之长,点亮课内经典名篇
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教学教材中经典名篇时利用影像助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立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刺激他们的眼球,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品味、感受经典的深刻内涵。学生在有效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知,增强体验,从而使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时,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1)品“大虫”之凶猛。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大虫”动作敏捷、凶猛厉害,再借助反衬手法感受武松的英勇形象。(2)悟武松之神勇。“抡、劈、揪、按、踢、提、打”一系列动词将武松的勇武过人刻画得淋漓尽致。(3)观影效果震撼。单凭想象还不够,教师抓住时机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片段,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打斗场面,瞬间武松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深刻。
2.用影像之魅,助推课外经典名著
可视影像通过丰富的行为艺术、场景的美学布置再现经典名著的人文景观、文化氛围,以直观、具体、鲜明的形象表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一种文化的重塑,人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