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LNJD-PR08-RE08
授课方案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电力电子技术
单元
15
授课时间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第周
第周
第周
星期
星期
星期
第节
第节
第节
班
班
班
授课章节
项目一:移相触发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移相触发电路
能力目标:能识别触发电路结构,会分析电路
素质目标:团队协作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能识别电路图;
难点:会分析电路;
教学地点
普通教室□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实验室□企业现场□其他
教学方法及手段
常规教学□启发式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
项目教学■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其他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Ⅰ组织教学
维持秩序、准备上课、教学计划
Ⅱ教学复习导入
具有同步环节的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Ⅲ新课讲授
同步电压为锯齿波的晶闸管触发电路(演示+板书)
脉冲形成与放大环节、锯齿波形成及脉冲移相环节(演示+板书)
具有同步环节的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演示+板书)
集成化晶闸管移相触发电路(图片)
Ⅳ.课后小结和预习
教学后记
授课内容
Ⅰ组织教学
维持秩序、准备上课、教学计划
Ⅱ教学导入
复习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具有同步环节的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导入
讨论:三相电路的触发电路是什么呢?
Ⅲ新课讲授
1、同步电压为锯齿波的晶闸管触发电路:
结合电路进行分析二、脉冲形成与放大环节
结合电路进行分析
晶体管V4与V5、V6组成单稳态电路,通过V4的工作状态控制单稳态电路的翻转,产生触发脉冲。晶体管V7、V8组成复合功率放大电路,用以提高输出脉冲的功率。
(1)电路处于稳态
条件:令晶体管V4截止,即ub4<0.7V。
1)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晶体管V4截止→④点为高电位→+15V电源通过R13、R14分别向晶体管V5、V6注入足够大的基极电流→晶体管V5、V6导通→⑥点为低电位,电位为-13.7V→晶体管V7、V8截止→电路无触发脉冲输出。
2)对电容C3的正向充电过程
+15V电源→通过R11→④点→︱C3︱→⑤点→V5的发射极→V6→VD4→-15V电源,对电容C3进行正向充电。如果充电时间足够长,电容C3的左极板电位为+15V,右极板电位为-13.3V,电容C3的电压为28.3V。
(2)电路处于暂稳态
条件:令晶体管V4导通,即ub4≥0.7V。
1)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过程非常重要,每一个部分都要着重讲解。晶体管V4导通→④点跳变为低电位,电位为1V,即电容C3的左极板电位跳变为1V,右极板电位跟随跳变为-27.3V,即⑤点电位为-27.3V→晶体管V5、V6截止→⑥点为高电位,⑥点电位为+2.1V→晶体管V7、V8导通→电路有触发脉冲输出。
过程非常重要,每一个部分都要着重讲解。
2)对电容C3的反向充电过程
+15V电源→通过R14→⑤点→︱C3︱→④点→VD3→V4→电压参考点,对电容C3进行反向充电。随着反向充电时间的延长,电容C3的右极板电位逐渐回升,直到C3的右极板电位回升到-13.3V,重新促使晶体管V5、V6再次导通,C3反向充电过程结束。
3、锯齿波形成及脉冲移相环节
(1)锯齿波形成
锯齿波作为触发电路的同步信号,其波形是在电容C2两端获得。电路中采用恒流源(V1、V9、R3、R4)对电容C2充电形成锯齿波电压。
①当晶体管V2截止时,恒流源电流IC1对C2恒流充电。
(2)脉冲移相环节
由于触发脉冲的前沿是由晶体管V4由截止转为导通的时刻确定的,控制V4管导通的起始时刻也就控制了触发脉冲出现的时刻,即达到了移相的目的。V4管的基极电压由锯齿波电压ue3、控制电压UC、偏移电压Ub分别经R7、R8、R9的分压值(u‘e3、U‘C、U’b)叠加而成,由三个电压比较而控制V4的截止与导通。
过程非常重要,每一个部分都要着重讲解。4、双窄脉冲形成环节
过程非常重要,每一个部分都要着重讲解。
相邻两个脉冲间隔为60°。V5、V6两管构成逻辑“或”门,当V5、V6都导通时,V7、V8都截止,没有脉冲输出,但不论V5、V6哪个截止,都会使⑥点变为+2.1V电位,V7、V8导通,有脉冲输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