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日本留学考试(EJU)物理试题精选:光学与量子光学
一、选择题
要求:从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率为1.3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水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B.光在水中的波长小于在空气中的波长。
C.光在水中的频率小于在空气中的频率。
D.光在水中的波长等于在空气中的波长。
2.关于光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表现。
B.光的干涉现象是光的粒子性表现。
C.光的干涉现象与光的频率无关。
D.光的干涉现象与光的折射率有关。
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将双缝间的距离减小,则下列现象中正确的是:
A.干涉条纹的间距增大。
B.干涉条纹的间距减小。
C.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
D.干涉条纹消失。
4.关于光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表现。
B.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的粒子性表现。
C.光的衍射现象与光的频率无关。
D.光的衍射现象与光的折射率有关。
5.在单缝衍射实验中,若将单缝的宽度减小,则下列现象中正确的是:
A.衍射条纹的间距增大。
B.衍射条纹的间距减小。
C.衍射条纹的间距不变。
D.衍射条纹消失。
二、填空题
要求:将下列各题中空白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6.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7.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增大,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措施?()
8.光的衍射现象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三、简答题
要求: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9.简述光的干涉现象的原理。
10.简述光的衍射现象的原理。
四、计算题
要求: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进行计算并给出答案。
11.一束波长为600nm的绿光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1.5的玻璃中,求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波长和频率。
1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已知屏幕到双缝的距离为1m,双缝间距为0.1mm,若观察到干涉条纹的间距为5mm,求绿光在空气中的波长。
五、应用题
要求: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进行分析并给出答案。
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将一束白光照射到双缝上,请分析在屏幕上会出现哪些颜色的干涉条纹,并解释原因。
14.在单缝衍射实验中,若已知单缝的宽度为0.5mm,屏幕距离单缝的距离为1m,求中央亮条纹的宽度。
六、论述题
要求:对下列问题进行论述,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15.阐述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斯涅尔定律,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排除A。波长与速度成反比,速度减小,波长减小,排除D。频率由光源决定,不随介质变化,排除C。
2.A
解析:光的干涉现象是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体现了光的波动性,排除B。频率与波长和速度有关,与干涉现象无直接关系,排除C和D。
3.B
解析: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Lλ/d,其中L为屏幕到双缝的距离,λ为光的波长,d为双缝间距。当双缝间距d减小时,Δx增大,即干涉条纹间距增大。
4.A
解析: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绕过障碍物或通过狭缝后,在障碍物后或狭缝后形成的光强分布现象,体现了光的波动性,排除B。频率与衍射现象无直接关系,排除C和D。
5.B
解析:根据单缝衍射条纹间距公式Δx=Lλ/a,其中L为屏幕到单缝的距离,λ为光的波长,a为单缝宽度。当单缝宽度a减小时,Δx减小,即衍射条纹间距减小。
二、填空题
6.双缝间距d
解析: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Lλ/d,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双缝间距d有关。
7.增加屏幕到双缝的距离L
解析: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Lλ/d,要使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可以增加屏幕到双缝的距离L。
8.单缝宽度a
解析:根据单缝衍射条纹间距公式Δx=Lλ/a,光的衍射现象与单缝宽度a有关。
三、简答题
9.光的干涉现象的原理是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互叠加,形成稳定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当两束光波的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时,两束光波在叠加区域相互加强,形成明条纹;当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时,两束光波在叠加区域相互减弱,形成暗条纹。
10.光的衍射现象的原理是光绕过障碍物或通过狭缝后,在障碍物后或狭缝后形成的光强分布现象。当障碍物或狭缝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当或更小时,光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四、计算题
11.光在玻璃中的速度v=c/n=3×10^8m/s/1.5=2×10^8m/s;波长λ=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