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可妻:可以娶妻。(《论语·公冶长》)“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不能穷:不能走到头。(王安石《游褒禅山记》)(BACK)第30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副词一般在句中只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名词不受副词修饰,所以当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要活用为动词。前面的副词为其状语。如: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西门豹治邺》)但副词“非”后面的名词不用如动词,因“非”本来就是修饰名词谓语的。(BACK)第3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因为古汉语中的代词不受名词或形容词饰)。“之”、“我”这两个代词的用法特点鲜明,即一般常做宾语,也就是在它们前面的多是动词,所以它们前面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晁错《论贵粟疏》)衣之:穿它们(织的布)。是欲臣妾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妾我:让我们当臣做妾。(BACK)第3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名词后有介词词组。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而名词又不是主语和宾语,名词用如动词介词词组在古汉语中经常做补语来修饰它前面的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一般置于动词谓语之后,所以名词后有介词词组,这个名词要活用为动词如:晋师军于庐柳。军于庐柳:驻扎在庐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后妃率九嫔蚕于郊。蚕于郊:在郊外养蚕。(《吕氏春秋·上农》)第3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古汉语词的分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第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什么是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第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第4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如:“疾”作为一个兼类词,在“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里是名词,当疾病讲;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里是动词,当妒忌讲;在“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魏书牙帝纪》)中是形容词,作急速讲。“疾”同时兼有名、动、形三种词性,不是临时运用的结果,是“疾”本身固有的经常存在的现象,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所以不是活用而是兼类。第5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活用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如:“从左右,皆肘之。”这句的“肘”本是名词,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表示“用手肘撞”的意思。但是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情况。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成为“肘”的经常性的功能。所以这只是活用。第6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具有客观性。2.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具有主观性。第7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试比较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第8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齐使田忌将而往(齐君派田忌作为将领前往作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