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docx
文件大小:40.29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3.43千字
文档摘要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运算能力”作为十个核心词之一,足见计算教学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把计算教学错误地演变成了知识传授。这样,学生虽然能将计算能力掌握得比较扎实,但却不能很好地举一反三、关联思考,更没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因此,有效帮助学生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习得”是计算课的灵魂。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知识本位”“能力习得”

“知识本位”是知识选择时的一种取向,它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等同于教育本身,已将教育概念狭隘化。这种教育方式恰恰与学生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背道而驰。但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错误地把知识的教学演变成知识传授。这样一来,学生或许对知识本身已牢固掌握,但却不能很好地举一反三、关联思考,更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因此,帮助学生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习得”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笔者将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为例,谈谈计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习得”。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不进位和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本课属于不进位笔算乘法,它不仅为之后学习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奠定基础,而且为解决新问题的口算、笔算、估算提供经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计算结果,更应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沟通多样化的算法与笔算之间的关系,在体会算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习得方法并解决问题。基于此,笔者以“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序列交流—能力提升”为线索进行了如下实践。

一、问题引领,初步感知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首先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循序渐进地出示主题图,着力激活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10的口算”的已有认识,激起学生对于新知的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看,迷你南瓜大丰收了!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2箱南瓜,每箱24个)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有2箱南瓜,每箱24个。

师: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南瓜,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24×2=48(个)。

(出示动画情境:又搬来了8箱同样的南瓜)

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南瓜呢?

生:24×10=240(个)。

(出示动画情境:又搬来2箱)

师:现在共有多少箱?

生:12箱。

【思考】借助动画情境,逐步呈现教材主题图,一方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回顾旧知,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10的口算”,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法理互融,深入探索

本环节旨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法及算理。教学中经常有教师重视方法多样化而轻视竖式笔算乘法的算理,忽视了沟通它们之间纵向联系的过程,导致学生对列式笔算乘法只停留在机械模仿层面,而并未真正理解竖式书写中每一步的含义,变成了“知识本位”教学。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更要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做到有的放矢,教会学生习得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1.初步感知

师:看!12箱南瓜都打包好了,可小朋友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你愿意帮助他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一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解决吗?

生:“24×12”或“12×24”。

师:请大家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呢?

生:200多。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把24看成20,12看成10,因为20×10得200,所以正确结果比200大。

师:真棒!大约有200多个南瓜。

师:“24×12”到底等于多少呢?你想怎樣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生1:24×2=48(个),48×6=288(个)。

生2:24×6=144(个),144×2=288(个)。

生3:24×2=48(个),24×10=240(个),240+48=288(个)。

【思考】因为有了上一环节丰富的认知经验,在探究“24×12”这一环节,笔者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笔者首先逐一出示了前两种解法,并结合主题图沟通了两种解法间的联系;其次利用学生已有的“凑十法”的原始经验着重理解了第三种解法,为之后笔算算理的学习做铺垫。

2.探索算法

师:像这样,先算10箱南瓜的个数,再算2箱的个数,再合起来的方法在竖式笔算中也能体现!你会列竖式计算吗?

师:谁能看懂他先算了什么?(见图2)

生:先用个位上的2乘24,二四得八,二二得四,表示2箱南瓜有48个。

师:谁能跟他一样,再来说一说?

师:这里的240又是怎么得到的?(见图3)

生:240算的是10箱南瓜的个数。

师:10在哪里啊?

生: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

师:哦!用十位上的1乘24,得到24个十,也就是240,这里的0可以省略不写。

师:最后他又怎么样了?(见图4)

生:把它们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