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投资价值分析-?业与宏观环境
全球稀?资源储量及分布格局?
全球稀?资源储量及分布格局呈现?度集中且动态演变的特征,以下基于最新数据综合分析:
?、全球稀?总储量与区域集中度
.总储量规模
2024年全球稀?探明储量约9000万吨(以稀?氧化物REO计),较2023年下降21.7%,
主要因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调整统计?径,严格限定为“济可采矿量”,剔除潜在
资源量。
.区域分布?度集中
?亚洲:储量约5470万吨,占?60.5%,以中国为核?;
?南美洲:储量2100万吨(巴西为主),占?23.3%;
??洋洲:储量570万吨(澳?利亚为主),占?6.3%;
?其他地区(北美、欧洲等)合计占?不?10%。
?、主要国家储量排名与特点
.中国(4400万吨,占?48.9%)
?资源结构:全球最?储量国,兼具轻稀?(内蒙古?云鄂博矿占全球轻稀?储量37.8%)
与重稀?(江西、福建离?型矿占全球重稀?80%以上)。
?战略地位:唯?拥有全部17种稀?元素的国家,南?离?矿中重稀?含量超20%(江
西?南矿达93.3%)。
.巴西(2100万吨,占?23.3%)
?以滨海砂矿为主,轻稀?占主导,但开发能?薄弱,伴?铌、钽等元素。
.印度(690万吨,占?7.7%)
?独居?矿为主,轻稀?占?超90%,伴?放射性元素钍,开采成本?。
.罗斯(380万吨,占?4.2%)
?远东Tomtor矿床储量丰富,但实际探明量有限,轻稀?为主,开发受技术及国际制裁
制约。
.澳?利亚(570万吨,占?6.3%)
?MountWeld矿以轻稀?为主,钕、镨含量?,放射性钍含量低。
.其他国家
?美国:储量180万吨(占?2%),依赖中国冶炼技术;
?越南:储量从2200万吨下调?350万吨(占?3.9%),因技术限制产量极低;
?格陵兰:潜在资源量?,但官?储量150万吨,开发受环保政策限制。
?三、资源类型与开发能?差异
.轻稀?vs重稀?
?轻稀?:全球分布较?(中国、巴西、澳?利亚等),但、镧等元素常过剩;
?重稀?:?度稀缺,全球80%以上供应依赖中国南?离?型矿(镝、铽等)。
.开发能?断层
?中国:形成“采矿-冶炼-材料-应?”全产业链,2024年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92.3%,
技术专利超全球80%;
?其他国家:多数具备原矿开采能?(如越南、巴西),冶炼分离严重依赖中国技术。
四、格局演变与争议点
.储量数据调整
?越南、罗斯储量?幅下调(降幅84.1%、62.0%),反映USGS对“济可采性”的严
格界定。
.中国主导地位强化
?政策管控升级:2025年《稀?总量调控管理办法》将进?矿纳?配额,进?步集中供
给;
?技术壁垒巩固:限制18项关键技术出?,遏制海外冶炼产能发展。
.地缘博弈焦点
?西?推动“去中国化”:美国联合澳?利亚、加拿?布局替代供应链,但短期难突破冶炼
技术瓶颈;
?资源?主义抬头:巴西、印度加强资源管控,但开发效率低下。
结论
全球稀?格局呈“储量集中、开发分化”特征:
?储量极核:中国以近半储量(尤其重稀?垄断)为核?,巴西、印度为补充但开发滞后;
?技术霸权:中国全产业链控制?(开采→冶炼→材料)构筑不可替代优势;
??险点:资源?主义、环保限制(如格陵兰)及技术替代(如?重稀?电机)可能重塑?
期格局。
注:数据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中国稀??业协会及?业分析报告。
中国稀??业政策(开采配额、出?管制等)?
中国稀??业政策以国家战略管控为核?,通过开采配额、出?管制、资源整合等?段强化对
稀?全产业链的主导权,具体政策框架及影响如下:
?、开采配额:总量控制与集中化分配
.配额总量
?2024年:稀?矿开采配额?次突破25万吨REO(稀?氧化物),同?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