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医学病因病机.ppt
文件大小:587 KB
总页数:5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8.1千字
文档摘要

饮食所伤的几种情况

饮食不洁:饮食不洁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可引起多种肠胃疾病、食物中毒及消化道传染病之发生。如进食腐败变质食物,每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出现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或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脓血等症;若进食被毒物污染之食物,则可引发食物中毒;若进食被虫卵污染之饮食物,则发作寄生虫病。

第31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饮食所伤的几种情况

饮食偏嗜:主要表现有如下几方面:①寒热偏嗜②五味偏嗜③种类偏嗜

第32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饮食偏嗜:《素问·生气通天论》亦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木乘土);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水乘火);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土乘水);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火不生土);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金乘木)。”由此可见,五味偏嗜,不仅可直接引起本脏的病变,而且可以影响脏腑之间的关系,引发多种病证。第33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劳逸失度长期过劳或过逸都可使人体气血紊乱而致病。1、过劳:A、劳力过度--长时间的过度用力,耗伤机体正气而积劳成疾。“劳则气耗”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B、劳神过度--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耗伤心血,损伤伤脾C、房劳过度--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耗伤肾精。2、过逸过度安逸。长期不劳动可使人体血气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而发病,如“久卧伤气”。第34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其它致病因素有外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等,还有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也可成为致病因素,如结石、痰饮、瘀血等。第35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痰饮1、痰饮的概念是体内津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其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合称痰饮。有形痰饮: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可及的实质性痰浊水饮,如咳吐出的痰液。无形痰饮:指视之不见,闻之无声,触之不及的病理表现。即不见实质性痰浊,只见其症状、体征。如眩晕、梅核气。2、痰饮的形成主要是肺脾肾等功能失调,水液停滞而成。第36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痰饮的形成与病机痰饮的形成是由肺、脾、肾等脏腑的气化功能障碍,或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导致体内津液代谢紊乱而成。人体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水液依靠脾气的运化、肺气的宣降、肾阳的气化蒸腾,方能气化为津液以滋养全身,或变为汗、尿,携带废物而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平衡。第37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痰饮的形成与病机人体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失调时,则水液不能化生津液,或水湿不能正常气化而排出,则会停留积聚于体内而生成痰饮。如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若肺失宣降,水津不能气化输布,则可停聚而成痰饮;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水湿不化可聚成痰饮;肾主蒸化水液,若肾阳不足,蒸化无力,水液不得化气,也可停留而成痰饮;三焦乃水与气通行之道路,若三焦失于通调,则水停气滞,气水互结,亦可发为痰饮。第38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中医学病因病机第1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病因病因:能够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叫病因,即致病因素。—“病原”、“病邪”病因主要有: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疠气、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逸、外伤、其它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第2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中医病因学的发展源流及分类,远在《内经》理论形成时期,即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如《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汉代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指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他将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径。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第3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前人病因分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因学说”,他说:“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