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联蛋白的性质载体表面应首先应具有化学活性基团,这些基团可以直接与抗生素或农药分子偶联,这是化学偶联制备抗原的前提;其次,载体应具备一定的容量,可以偶联足够的分子;载体还应该是惰性的,不应干扰偶联分子的功能;而且载体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且应该是廉价易得的。第23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工抗原合成方法第24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工抗原合成方法小分子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效果会受到偶联物的浓度及其相对比例、偶联剂的有效浓度及其相对量、缓冲液成分及其纯度和离子强度、pH以及半抗原的稳定性、可溶性和理化特性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是由半抗原上的活性基团决定偶联合成的方法。第25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半抗原上的活性基团第26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工抗原合成方法1、分子中含有羧基或者可羧化的半抗原的偶联A、混合酸酐法。B、碳化二亚胺法。C、N-羟琥珀酰亚胺酯法第27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混合酸酐法交联原理第28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混合酸酐法交联原理第29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碳化二亚胺法交联原理第30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碳化二亚胺法交联原理第31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碳化二亚胺法交联原理第32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工抗原合成方法2、含有氨基或可还原硝基半抗原的偶联1)戊二醛法:双功能试剂戊二醛的两个醛基分别与半抗原和蛋白质上的氨基形成schiff键(-N=C,在半抗原和蛋白质间引入一个5碳桥。这一反应条件温和,可在4~40℃及pH6.0~8.0内进行,操作亦简便,因此应用广泛。2)重氮化法:用于活性基团是芳香胺基的半抗原,芳香胺基与NaNO2和HCl反应得到一个重氮盐,它可直接接到蛋白质酪氨酸羧基的邻位上,形成一个偶氮化合物。第33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戊二醛法合成人工抗原的原理第34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盐酸克伦特罗重氮化反应原理第35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工抗原合成方法3、含羟基半抗原的偶联1)琥珀酸酐法;2)羰基二咪唑法。第36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工抗原合成方法4、含巯基半抗原的偶联
1)马来酰亚胺法。2)将载体蛋白与半抗原在pH4.0的醋酸缓冲液中,通过过氧化氢的作用形成二硫键,也可以将半抗原连接到蛋白质分子上。
第37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影响人工抗原质量的因素第38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抗原与半抗原第2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抗原抗原——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第3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抗原的分类天然抗原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人工抗原如:人工结合抗原、人工合成抗原、基因工程抗原第4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见的天然抗原-细菌链球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第5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见的天然抗原-病毒狂犬病病毒腺病毒口蹄疫病毒流感病毒第6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见的其他天然抗原真菌白色念珠菌(1,000Xoil)疟原虫第7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见的其他天然抗原异种动物血清异嗜性抗原血型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肿瘤抗原超抗原第8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工抗原人工结合抗原——将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化学基团与蛋白质载体偶联,或将无免疫原性的有机分子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形成载体-半抗原结合物,均属人工结合抗原。第9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工抗原人工合成抗原——用化学方法将活化氨基酸聚合,使之成为合成多肽。(应用这种人工合成多肽可研究氨基酸种类、序列与蛋白质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的关系。)第10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工抗原基因工程抗原——通过基因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