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出血止血急救演讲人:日期:
目录02直接压迫止血法01急救原则与评估03止血带使用规范04伤口包扎技巧05特殊部位出血处理06后续处理与预防
01急救原则与评估
出血类型识别方法血液呈鲜红色、喷射状,通常位于身体较深的部位,如四肢动脉。动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流出状,常见于身体表面的浅静脉,如手腕和脚踝。静脉出血血液呈红色、渗出状,通常位于表皮层,如轻微割伤。毛细血管出血
伤情严重程度判断轻微伤伤口较小,出血量不多,可以自行处理。01中度伤伤口较大,出血量较多,需进行止血和包扎处理。02重度伤伤口深且大,出血不止,需迅速送往医院救治。03
安全环境快速评估迅速判断现场的安全性,确保施救者和伤者不受进一步伤害。查看周围环境,避免施救过程中发生意外,如交通、坐塌等。
02直接压迫止血法
正确压迫手法步骤发现出血后,立即用干净的手或纱布直接压在伤口上,施加足够的压力以止血。立即施压持续压迫抬高伤口保持持续、稳定的压力,直到出血停止。即使暂时停止出血,也不要立即停止压迫,应再持续压迫一段时间以确保完全止血。将伤口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辅助加压技巧应用在伤口上放置多层纱布或清洁的布料,然后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以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纱布加压包扎对于四肢的出血,可使用止血带或绷带紧紧包扎伤口近心端,以阻断血流并达到止血目的。但需注意每隔一段时间放松止血带,以避免肢体缺血坏死。止血带应用0102
常见操作误区避免止血时频繁移动手或纱布在止血过程中,应保持手或纱布的稳定,避免频繁移动,以免干扰止血过程。过度加压忽视伤口清洁虽然需要施加足够的压力以止血,但过度加压可能导致伤口周围组织损伤,应避免用力过猛。在止血的同时,应注意伤口的清洁和保护,避免感染。不要用脏手或未经消毒的纱布直接接触伤口。123
03止血带使用规范
适用场景与禁忌症01适用场景四肢伤大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的情况;心脏大血管出血等紧急情况下作为暂时性的控制出血手段。02禁忌症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过长,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止血带绑扎过紧,压力过大,损伤神经、肌肉、血管等组织。
止血带绑扎操作要点选择伤口的上方(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减少缺血范围。绑扎位置绑扎方法绑扎时间与放松用绷带或布条等物品做垫,止血带缠绕在垫上,避免直接勒在皮肤上;松紧度适中,能止住血但不影响远端的血液循环。止血带每次绑扎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之后要放松1-2分钟,再重新绑扎,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时间记录与风险控制时间记录风险控制记录止血带开始使用的时间及每次放松和重新绑扎的时间,以便掌握止血带使用时间,避免超时使用。定期观察止血带的松紧度、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如出现肢体苍白、青紫、冰冷、麻木等情况,应立即放松止血带,避免肢体缺血坏死。同时,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04伤口包扎技巧
敷料必须是无菌的,避免细菌感染伤口。清洁卫生敷料选择标准敷料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避免伤口潮湿,影响愈合。透气性敷料要能够吸收伤口渗出的血液和组织液。吸水性敷料与伤口接触时不应产生粘连,避免在更换敷料时损伤伤口。不粘性
螺旋式包扎法演示包扎起点将敷料覆盖在伤口上,从肢体的一端开始包扎。01包扎方法将绷带沿肢体缠绕,每圈应覆盖前一圈的2/3,呈螺旋状上升。02包扎终点包扎至肢体的另一端,用绷带固定,避免滑脱。03注意事项包扎时要保持适当的松紧度,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受阻。04
包扎后效果检查伤口情况肢体末端绷带固定疼痛程度观察伤口是否继续出血,敷料是否湿透。观察肢体末端是否出现肿胀、发紫等现象,如有应立即调整包扎松紧度。检查绷带是否松动或滑脱,如有应重新固定。询问伤者疼痛程度,如有加重,应及时就医。
05特殊部位出血处理
头部外伤应对策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加压包扎伤口,抬高头部,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晃动。轻微出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用干净纱布或绷带加压止血,同时抬高头部,避免血液流入脑部。出血量大避免用棉球或纱布填塞,应让血液自然流出,以免血液积聚导致颅内压力升高。耳鼻出血
四肢动脉出血控制指压止血用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动脉,减少出血量,同时迅速就医。03用宽布条或绷带在出血点上方绕扎,阻断血流,注意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一次,避免肢体坏死。02止血带止血抬高伤肢抬高受伤肢体,减少出血量。01
躯干贯穿伤应急措施保持伤口清洁用干净纱布或绷带覆盖伤口,避免感染。01勿拔出异物避免拔出刺入体内的异物,以免加重伤势。02快速送医尽快送往医院救治,途中注意保持伤口稳定,避免晃动。03
06后续处理与预防
感染预防注意事项保持伤口清洁防止细菌进入伤口,避免感染。抗生素使用观察伤口情况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定期查看伤口,如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及时就医。123
密切关注患者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