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临床多巴胺适应证、肾保护作用及具体用法用量.doc
文件大小:80.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3.41千字
文档摘要

临床多巴胺适应证、肾保护作用及具体用法用量

多巴胺是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传统的观念认为:多巴胺可增加心输出量、升高血压、增加肾脏等重要脏器灌注,可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休克、心衰和急性肾损伤。

多巴胺的适应证

多巴胺药品说明书适应证

1)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补充血容量后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尤其有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

2)增加心排出血量,用于洋地黄和利尿剂无效的心功能不全。

多巴胺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脓毒性休克|?多巴胺定位:二线药物

脓毒性休克是在脓毒症的基础上,出现持续性的低血压,经过充分的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65mmHg,以及血乳酸水平>2mmol/L;

脓毒性休克一线血管活性药物为去甲肾上腺素;二线药物可以选择多巴胺、间羟胺、肾上腺素等,多巴胺用于脓毒性休克需要谨慎,因为可能增加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当然特殊情况——经充分液体复苏仍持续存在低灌注者,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风险低或心动过缓的患者,多巴胺可作为一线的血管加压药物;

建议床旁超声评估心功能状况,对于存在心脏收缩功能降低的患者,可以使用中等剂量(3~10μg/kg/min)的多巴胺。

心源性休克|多巴胺定位:有条件应用

心源性休克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脏器灌注不足。治疗包括病因治疗、稳定血流动力学、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代谢和综合支持治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是心源性休克治疗的基础用药,不同指南共识推荐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1)《心源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使用推荐意见如下:

尽快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如果收缩压尚维持于80~90mmHg,可考虑先加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

如果已经出现严重低血压(收缩压<80mmHg),需要在提高心排出量的同时,进一步收缩血管提升血压,可首选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

较大剂量单药无法维持血压时,建议尽快联合用药,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2)《血管加压药物在急诊休克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推荐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线血管加压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用到极量可以联合多巴胺和间羟胺。

3)《多巴胺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尽早完善检查,寻找病因,评估心脏功能,容量状态和外周血管阻力状态。若存在心脏收缩功能减低,可以单独使用中等剂量多巴胺或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治疗。

如果同时存在外周血管阻力减低并伴严重低血压(收缩压<80mmHg)可以单独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但多巴胺剂量不宜过大,避免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应充分评估患者血压、容量及心输出量,选择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

低血容量性休克|多巴胺定位:有条件应用

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积极纠正病因,主要治疗是及时补充血容量,不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特殊情况——足量液体复苏以后仍存在低血压,可以考虑使用血管加压药物。

《血管加压药物在急诊休克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推荐首选去甲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必要时试用其他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或间羟胺。

《多巴胺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可以使用多巴胺,使用剂量应根据心功能、容量状态和外周血管阻力情况调整,注意避免剂量过大而导致的心律失常。

急诊未明确病因的休克|多巴胺定位:过渡治疗

对于液体复苏无反应、尚未明确病因的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可作为一线血管加压药物,在尚未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时可先使用多巴胺或间羟胺作为过渡治疗。

去甲肾上腺素外周输液一旦渗漏对组织损伤较大,在尚未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时也可先给多巴胺或间羟胺作为过渡治疗。

多巴胺的给药方案

1、多巴胺的规格及理化特性

1)多巴胺注射液规格:2mL:20mg[7];

2)多巴胺用药之前必须稀释,稀释液可以用0.9%的生理盐水(0.9%NS),也可以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5%GS)[7];

3)多巴胺注射液不能和头孢菌素类、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配伍;

2、多巴胺药物代谢动力学

多巴胺静脉注射5min内起效,持续5~10min。其半衰期很短,仅2min,为了维持药效,通常需要连续输注,例如静脉泵入。

3、多巴胺注射液的配制方案

表1多巴胺注射液配制方案

注释:表中T代表患者体重,60、75kg为示例方案

4、多巴胺注射液的泵速方案

表2多巴胺泵速方案

根据表1,将多巴胺注射液配制好以后,直接按表2调节泵速,即可达成相应的剂量方案。

5、注意事项

多巴胺的剂量效应存在异质性,即同等剂量的多巴胺输注后,药理学效应不尽相同,传统的剂量范围划分: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