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阑尾炎术后腹腔感染抗感染病因、分类、治疗时机、失败原因及处置要点
病因
(1)可继发于消化道的穿孔、坏死与坏疽,如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穿孔、胃肠道肿瘤因梗阻和放化疗合并的穿孔;
(2)化脓性阑尾炎与阑尾穿孔、肠梗阻与肠坏死也会引起;
(3)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如胃肠肿瘤术后,肠切除术后等。
分类
(1)医疗机构或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HA-IAI),定义:
a.既往90d内至少住院治疗48h者;
b.既往30d期间在疗养机构或长期看护机构内居住者;
c.之前30d内接受过静脉给药治疗、伤口处理或器官移植者;
d.既往90d内已接受了数日的广谱抗微生物药物治疗者;
e.发生术后感染者;
f.已知存在耐药病原体定植或感染者。
(2)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CA-IAI):除去以上因素者。
什么时候开始抗感染治疗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旦腹腔感染所致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诊断明确,推荐1h内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其余腹腔感染病人,起始抗感染治疗越快越好,并且须考虑及时恰当的原发病灶处理。
如果距离前次用药时间2个药物半衰期,原发病灶处理术前1h内或术中须重复给药。
应足量、足疗程应用抗生素,建议通过监测PCT指导腹腔感染的抗感染疗程。
抗感染失败
(1)哪些归为治疗失败:
a.感染源控制后的24~48h内出现进行性器官功能障碍;
b.感染源控制后48h或更长时间器官功能障碍无临床改善;
c.如果感染源控制5~7d后仍有持续性炎症的征象。
(2)识别的困难点:
a.首先,腹痛、梗阻、发热或WBC计数升高等症状和体征并不特异;
b.其次,并非所有复发性或持续性IAI病人均呈现上述征象;
c.最后,单纯以风险因素不足以识别。
(3)治疗失败的潜在危险性:
a.治疗失败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
b.再次手术的时机将影响预后,再次手术延迟24~48h可显著增加病死率。
抗感染治疗失败的处置
(1)采取措施监测全身炎症或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以识别感染源控制失败病人。
(2)建议对初始感染源控制措施后48~72h内呈现恶化或无改善的病人行腹部探查。推荐对初始感染源控制48~72h后怀疑治疗失败的病人行CT检查,采取经皮抽吸或引流感染性液体。
(3)进一步的感染源控制措施推荐采用侵入性最小的手段,既可实现明确的感染源控制,也可充分控制感染,从而解决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
(4)建议在确定感染源控制失败后的24h内行进一步的感染源控制。建议生理状态不稳定或存在进行性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尽快行感染源控制。
(5)推荐在感染源控制失败的病人中常规行腹腔内容物培养,以便行靶向抗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