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观念的转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逐渐扩大了专业范围,较为突出的是向头颈外科、颅底外科的长足发展。既往属于普通外科、肿瘤科的甲状腺肿瘤,属于口腔科的涎腺肿瘤,属于胸外科的颈根部、上纵膈肿瘤,属于眼科的泪囊炎等领域正在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去涉足并开拓。第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因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对颈部的解剖十分熟悉,在实施这些疾病的手术时,较其它科室更能得心应手,具有优势。第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甲状腺外科观念的转变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生活质量——△最适当的初始治疗方案△减少复发及第二次手术△降低并发症第5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甲状腺近全切除或全切除术逐渐成为治疗甲状腺癌和多发性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治疗方式。第6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事故or并发症?甲状腺手术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切除造成永久性抽搐被定为医疗事故以来,如何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及保留甲状旁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第7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8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喉返神经的分支:
前支:支配声带的内收肌。
后支:支配声带的外展肌
第9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喉返神经的损伤损伤率:0.3%~9.4%,最高者达13.3%原因:手术操作不规范解剖结构不熟悉第10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喉返神经暴露方法有三种途径①甲状腺下动脉径路;(最常用)②甲状软骨下角径路;③峡部向气管食管沟径路。第1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甲状腺下动脉径路三角区(Simon三角;曹德生三角)颈总动脉甲状腺下动脉气管侧壁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虽然两者关系不恒定,但神经必定在甲状腺下动脉深面、浅面或其分支之间通过,神经容易找,费时少。第1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甲状软骨下角径路喉返神经在行程中可能会有变异,但在环甲关节后方入喉这一观点没有争议。在环状软骨侧方下缘处,穿咽下缩肌入喉,因此为“以环状软骨侧方下缘作为寻找喉返神经”可做为恒定标志。第1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峡部向气管食管沟径路先切断峡部,腺叶外翻,暴露气管食管沟,寻找喉返神经。第14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5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6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指导思想要转变既往:以保护喉返神经为中心现在:以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为中心,兼顾避让、保护喉返神经第17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8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般两对,每侧上下各一个,均位于甲状腺真假包膜之间。
上旁腺位置相对比较恒定,位于甲状腺侧后面,上中1/3交界处;下旁腺位置变异较大,多位于甲状腺下极的后面,甲状腺下动脉及喉返神经的前面。
第19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甲状旁腺的鉴别
1、颜色方面:旁腺呈棕黄色或棕褐色。
2、支配血管:术中可疑,可沿着找血管,有支配血管者是,否则不是。
3、与脂肪区别:放入水中旁腺下沉,脂肪漂浮。4、与淋巴结区别:旁腺质软而易变形,淋巴结质硬而不易变形。
5、与甲状腺小结节辨别:旁腺因位于甲状腺真假包膜间,故可在甲状腺表现移动;甲状腺小结节不能在甲状腺表面移动。第20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麻醉方式:常规全麻无论局麻或颈丛麻醉在处理甲状腺的深面、上下极或与气管壁相连的组织时,患者的疼痛或气管壁牵拉、刺激等不适感不可避免。因术中解剖并显露喉返神经,不必观察患者的嗓音变化。第2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手术操作原则改变传统做法:“上近下远”。应该遵循原则:1、“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