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骨折护理查房要点
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18
目录
CATALOGUE
02
专科评估重点
03
现存护理问题
04
护理措施实施
05
并发症预防策略
06
查房总结要求
01
病例资料回顾
01
病例资料回顾
PART
患者基本信息核对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01.
核对患者联系方式,包括电话、住址等,以便及时随访。
02.
核对患者入院时间、入院科室、床位号等住院信息。
03.
受伤机制与既往病史
询问患者既往骨折史、手术史、用药史等病史,评估患者健康状况。
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为后续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询问患者职业、生活习惯等,评估骨折风险。
询问患者受伤时间、地点、原因,了解受伤机制。
阅片了解患者骨折部位、类型、移位情况等影像学表现。
评估骨折的愈合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骨折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如血管、神经等。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
02
专科评估重点
PART
疼痛程度动态监测
桡骨骨折处为主要疼痛部位,需观察疼痛是否向周围放射。
疼痛部位
评估疼痛是否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剧痛,以及疼痛是否随活动或休息而变化。
疼痛性质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等量化疼痛程度,以便动态监测。
疼痛评分
患肢肿胀程度评估
观察患肢与健侧对比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张力等。
01.
测量患肢周径,与健侧对比,以了解肿胀程度。
02.
评估肿胀是否影响远端血运和神经功能,如出现手指麻木、疼痛加剧等症状。
03.
神经功能状态观察
反射功能
检查患肢的生理反射是否存在,如腱反射、皮肤反射等,以判断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03
评估患肢肌肉收缩力及关节活动度,观察有无肌无力、肌萎缩等神经功能受损表现。
02
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检查患肢末梢感觉是否灵敏,有无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
01
03
现存护理问题
PART
疼痛控制有效性分析
疼痛评估不准确
病人疼痛主诉与实际疼痛程度存在差异,影响疼痛控制的准确性。
01
疼痛控制措施不到位
如药物使用不当、疼痛教育缺乏等,导致疼痛控制效果不佳。
02
疼痛对病人生活影响
疼痛影响病人的睡眠、饮食和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
03
肿胀管理达标情况
缺乏客观、准确的肿胀评估方法,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不符。
肿胀程度评估不准确
如冰敷、抬高患肢等措施未得到及时、有效执行。
消肿措施执行不力
肿胀影响患肢血液循环和关节活动,延缓康复进程。
肿胀对康复的影响
康复训练知识缺乏
病人因疼痛、恐惧等因素不愿进行康复训练,导致康复效果不佳。
康复训练依从性不足
康复训练方法不当
康复训练方法不正确或过于激进,造成新的损伤或并发症。
病人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
早期康复训练障碍点
04
护理措施实施
PART
患肢抬高体位管理
定期观察患肢情况
抬高患肢后,需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03
在抬高患肢的同时,需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避免过度活动或受到外力挤压,以免加重损伤。
02
保持患肢稳定
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局部血液回流,有助于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
01
药物镇痛方案执行
按医嘱使用药物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嘱,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01
观察药物反应
在使用镇痛药物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02
疼痛评估与记录
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记录疼痛程度和变化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03
在疼痛减轻后,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
渐进式康复训练指导
早期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训练进展,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以促进患肢的全面恢复。
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避免过度训练,以免引起患肢疲劳和损伤。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确保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避免过度训练
05
并发症预防策略
PART
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手术区域皮肤干净,严格消毒,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尿液、汗液等污染。
手卫生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需洗手,或使用手消毒液,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环境管理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伤口感染防控要点
关节僵硬预防措施
早期活动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定期随访
鼓励患者在疼痛可耐受的前提下,尽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如使用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僵硬。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如止痛药、抗炎药等,以减轻疼痛,促进关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