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肩痛的康复护理.pptx
文件大小:3.65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2.61千字
文档摘要

肩痛的康复护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临床评估方法03康复治疗技术04居家护理策略05预防与管理规范06多学科协作模式01病因与病理机制

01病因与病理机制PART

肩关节解剖结构解析肩袖韧带关节囊滑囊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组成,对肩关节进行稳定和运动。肩关节囊较松弛,附着于关节盂和肱骨解剖颈处,允许肩关节大范围活动。肩关节周围有多条韧带,如喙肩韧带、喙肱韧带和盂肱韧带等,起到固定和约束作用。肩峰下滑囊、三角肌下滑囊等,有助于减少肌肉与骨骼之间的摩擦。

常见致痛因素分类肩袖损伤岗上肌腱炎、冈上肌腱钙化等,导致肩袖功能受损。01滑囊炎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等,引起肩部疼痛和肿胀。02关节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导致关节囊增厚、僵硬和疼痛。03骨折与脱位锁骨骨折、肱骨上端骨折、肩关节脱位等,引起肩部剧烈疼痛。04

慢性与急性损伤差异病程差异疼痛特点活动受限影像学表现慢性损伤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急性损伤发病急骤,病程较短。慢性损伤疼痛多为钝痛、酸痛,无明显外伤史;急性损伤疼痛剧烈,有明确外伤史。慢性损伤活动受限逐渐加重,但仍有活动能力;急性损伤活动受限明显,甚至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慢性损伤可见肌腱、韧带等软组织钙化、增厚等退行性改变;急性损伤可见骨折、脱位等骨性结构异常。

02临床评估方法PART

疼痛等级量化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通过一条直线,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线上标记,评估疼痛强度。数字评分量表(NRS)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用0-10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患者选择最能代表其疼痛的数字。通过面部表情来评估疼痛程度,适用于交流困难的患者。123

关节活动度测量标准患者主动移动关节所达到的最大范围。主动活动度(AROM)在外力作用下,关节能够达到的最大范围。被动活动度(PROM)在特定功能活动中,关节所能达到的活动范围。功能活动度(FAR)

肌肉功能与姿态分析肌肉力量评估通过抗阻运动,评估肌肉的力量和耐力。01肌肉张力评估在静止状态下,评估肌肉的紧张度和阻力。02姿势评估观察患者在坐、站、走等姿势下,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关系,评估肌肉平衡和协调性。03

03康复治疗技术PART

物理疗法(热敷/电疗)超声波疗法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软化疤痕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03通过电刺激促进神经再生、肌肉收缩和血液循环,如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肌肉电刺激疗法等。02电疗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如使用中药热包、热水袋等。01

手法治疗与关节松动术采用揉、按、推、拿等手法,放松肌肉、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痉挛。推拿手法关节松动术软组织牵拉通过手法活动关节,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减轻关节疼痛。如肩关节松动术、肘关节松动术等。对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进行牵拉,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关节功能。

运动疗法设计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等,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损伤。在进行局部运动的同时,也要注重全身的运动,以促进身体的整体康复。循序渐进原则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设计功能性的运动训练,如肩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进行肩部肌肉力量训练等。功能性训身运动与局部运动相结合

04居家护理策略PART

坐时保持背部直立,双脚平放在地面上,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弯腰。保持正确坐姿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使肩颈部肌肉放松,避免侧卧压迫患侧肩膀。睡姿调整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猛然转头、耸肩等动作,以减轻肩颈部负担。动作轻柔日常姿势矫正要点

简易康复训练指导肩部伸展运动站立或坐着,双臂自然下垂,缓慢向两侧伸展,感受肩部肌肉拉伸,保持15-20秒。01旋转运动站立或坐着,双臂自然下垂,缓慢进行肩部旋转运动,每次旋转10-15次。02肩部肌肉锻炼如俯卧撑、哑铃推举等,有助于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提高肩关节稳定性。03

疼痛发作期应急处理药物治疗在疼痛难忍时,可咨询医生建议使用止痛药或消炎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03在疼痛发作期间,尽量减少肩部活动,以免加重损伤和疼痛。02局部制动冰敷按摩使用冰袋或冰块对疼痛区域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01

05预防与管理规范PART

运动保护装备选择如肩托、护肩等,用于减轻肩部负担,防止进一步损伤。肩部支撑与稳定装置舒适性考虑功能性设计选择透气、吸汗材料,避免长时间佩戴导致不适或过敏。确保装备能够适应不同的运动场景,提供有效的保护。

工作生活场景优化避免长时间从事肩部负担过重的劳动,定期休息并适当活动肩部。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如调整电脑高度、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办公家具等,以减少肩部压力。改进工作姿势与习惯如提重物时使用正确的姿势,避免过度用力或扭伤。日常生活中的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