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与训练第1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什么是脑瘫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摄食等多种障碍。诊断脑瘫的三要素:1、发育阶段脑瘫是在脑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而引起的,成人的脑卒中也可以出现相同的症状,但不诊断为脑瘫。2、非进行性病变是非进行性的,某些脑部疾病是进行性的。3、永久性脑瘫不是一过性疾病,经康复治疗可以发生变化和改善,但各种功能障碍将伴随其一生。第2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因1、出生前的原因染色体异常,母亲患风疹、病毒感染,一氧化碳中毒,妊娠中毒症及胎盘异常等。2、围产期的原因颅内出血,早产,过期分娩,新生儿呼吸异常等。3、出生后的原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部外伤等。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窒息,早产,核黄疸第3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主要临床表现运动发育落后患儿到一定的年龄,却不出现应有的运动能力,即粗大和精细运动发育落后第4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姿势异常:全身僵硬或特别松软,身体不对称,有的孩子则无法维持稳定的姿势,身体扭曲变形两手常处于握拳姿势仰卧时,全身过度升直,下肢伸直甚至呈现严重的“剪刀型”交叉姿势站立时足后跟不着地第5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反射异常多种原始反射消失延迟,痉挛型脑瘫患儿腱反射活跃,可引出踝阵挛和阳性Babinski征。第6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瘫分类按运动障碍性质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弛缓型混合型第7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痉挛型最常见的类型,占70%—80%。患儿主要表现为: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运动时肌肉僵硬,主动或被动活动困难,并由此导致身体长期处于异常姿势,易出现关节的挛缩和变形。头颈控制发育延迟;长坐位时躯干前屈、双下肢屈曲;常采取“W”样坐姿,并像兔子样跳跃前移。站立时躯干前屈,双足尖着地。步行时出现双下肢交叉样剪刀式步态。第8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手足徐动型肌张力呈动摇状,运动为非对称性,难以保持稳定的姿势,缺乏平衡反应。咀嚼、吞咽困难,说话费力、语句不连贯,表情异常,常因情绪变化是症状加重。主要表现为肢体或面部出现难以控制的不自主运动,紧张或活动时增多,安静时动作减少,入睡后动作消失。乳儿期多表现为软瘫,竖颈迟,逐渐出现颜面、手、足等肢体末梢的不自主运动。第9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共济失调型主要表现为肌肉张力偏低,上下肢动作不协调,距离辨别不准确,关节活动度过大。运动时可见身体有粗大的摇摆。站立、步行的发育延迟。站立时以双下肢外展、足间距加宽来保持稳定。行走时身体摇摆不定,上肢在有意接近物体时可出现震颤。第10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弛缓型两岁以下的脑瘫儿童表现出身体与头颈发软、无力,肌肉张力低下,仰卧时呈青蛙状,膝腱反射检查时可以引出或亢进。随着年龄增长也会转变成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第11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混合型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各类型的特点,最常见的是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同时存在。第12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按瘫痪部位四肢瘫:四肢、躯干均受累,上下肢程度相似双重性偏瘫:四肢受累,上肢较重双瘫:四肢受累,下肢较重三肢瘫:三肢受累截瘫:双下肢受累,躯干及上肢正常偏瘫:一侧肢体及躯干受累单瘫:单个肢体受累脑瘫分类第13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肢瘫双瘫截瘫偏瘫双重性偏瘫三肢瘫单瘫第14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脑瘫的诊断1)早期症状 脑瘫的早期症状一般是指患儿在6个月前或9个月前表现出来的脑性症状,常有: 易于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微弱,哺乳吞咽困难,易吐、体重增加不良。 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少。 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 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 痉挛发作。第15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