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之心肺复苏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操作流程分解
01
概述与重要性
03
核心操作要点
04
注意事项与禁忌
05
常见错误解析
06
培训与持续提升
01
概述与重要性
心肺复苏定义
重要性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及时有效的CPR可大大降低患者病死率和伤残率。
03
通过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方法,以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02
救护目的
医学专业定义
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
01
急救黄金时间意义
急救黄金时间
一般指心脏骤停后的4-6分钟,是抢救成功的黄金时段。
01
重要性
在黄金时间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率会显著提高,超过黄金时间,脑细胞可能发生不可逆损伤。
02
时间紧迫性
每延误1分钟,患者存活率将下降10%左右,因此迅速开展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03
适用场景判断
心脏骤停患者,包括突然昏倒、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的成人、儿童和婴儿。
适用对象
场景识别
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适用于各种意外、疾病导致的心脏骤停,如溺水、中暑、窒息、心脏病发作等。
在确认患者心跳骤停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急救人员,并持续进行CPR直至专业救援到达。
02
操作流程分解
现场安全评估
确保患者所在环境安全,排除危险因素,如触电、火灾等。
确认环境安全
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呼吸和心跳,若无或异常,立即进行CPR。
判断是否需要CPR
在进行CPR的同时,呼叫急救服务或请他人协助。
呼叫急救服务
患者意识与呼吸判断
判断心跳
触摸患者颈动脉,检查是否有搏动,若无则立即进行CPR。
03
仔细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或倾听、感觉是否有呼气。
02
判断患者呼吸
判断患者意识
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
01
将患者仰卧于坚硬的平面上,双手交叉叠放,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下段,用力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配合
胸外按压
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孔,用口完全覆盖患者口部,吹气两次,每次约1秒钟。
人工呼吸
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持续按压与通气
03
核心操作要点
按压深度与频率标准
成人按压深度
儿童按压深度
婴儿按压深度
注意事项
5-6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约为5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约为4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按压过程中,需让胸廓充分回弹,且不得间断。
将患者头后仰,抬起下巴,使气道保持开放。
仰头抬颏法
对于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可使用此方法,将下颌向前推,以开放气道。
推举下颌法
在开放气道时,需确保患者头处于稳定状态,避免过度后仰或扭曲。
注意事项
开放气道规范动作
AED使用适配步骤
6px
6px
6px
打开AED电源,按照语音提示或说明进行操作。
开启AED
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判断是否需要除颤。
分析心律
将AED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通常位置为右侧上胸部和左侧下胸部。
贴电极片
01
03
02
如需除颤,AED会自动充电并提示按下放电按钮,放电完成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进行除颤
04
04
注意事项与禁忌
特殊人群操作差异
孕妇
孕妇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注意保护胎儿,避免用力过大导致胎盘早剥。同时,孕妇在妊娠晚期应避免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儿童
老年人
对于儿童,心肺复苏的操作与成人有所不同,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发育情况调整操作方法,避免造成损伤。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心肺复苏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次的操作,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1
2
3
肋骨骨折风险规避
心肺复苏时,应将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中点处,以减少肋骨骨折的风险。
正确的按压位置
按压力度适中
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
按压时应用力适中,避免用力过大导致肋骨骨折或气胸等并发症。同时,也不要用力过轻,以免影响心肺复苏效果。
按压与放松时间应保持1:1的比例,避免长时间按压导致肋骨骨折或气胸等并发症。
终止复苏条件判断
自主呼吸恢复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果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且呼吸稳定,可以终止心肺复苏。
心跳恢复
心肺复苏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心跳。在复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跳情况。如果患者心跳恢复,且稳定有力,可以终止心肺复苏。
现场环境安全
在终止心肺复苏之前,应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患者在复苏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例如,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车辆或其他人流的影响。
05
常见错误解析
按压中断时间过长
正确做法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时间,确保按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换施救者时应尽可能快地完成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