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心肺复苏(CPR)PPT课件.ppt
文件大小:657.5 KB
总页数:4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5.54千字
文档摘要

电除颤早期进行电除颤的理由: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或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关于用药的几个问题-1肾上腺素:为CPR的主要用药首剂1mg,避免与碳酸氢钠、氯化钙同时应用,每3-5分钟可重复。不提倡大剂量(0.1-0.2mg/kg)使用,较常规剂量使用者复苏后合并症(顽固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无明显益处。Β受体阻滞剂过量的患者,可考虑用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关于用药的几个问题-2异丙肾上腺素:不提倡用(无证明其有效性)。阿托品:窦性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和缓慢的无脉性电活动。每次0.5mg,总量不宜超过3mg。利多卡因:仍可用于室颤和室速,但建议不用于急性心梗后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因可导致心脏停搏。*关于用药的几个问题-3碳酸氢钠:对于大多数心脏停搏动的病人不使用或不常规使用。早期以呼酸为主,高钠、高渗、CO2↑,动脉系统碱中毒→细胞内及脑内酸中毒→CPR成功率↓一般CPR前十分钟内不用,有“代酸”且在有效通气的前提下用。原则:宜晚不宜早,剂量宜小不宜大,速度宜慢不宜快。*关于用药的几个问题-4呼吸兴奋剂:对于呼吸心跳停止者无益,只有在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后,为提高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才可用。脱水剂:盲目应用可造成“大入大出”,无益处。*关于用药的几个问题-5溴苄胺:不再优先用于室颤和无脉性室速。胺碘酮:可作为抗心律失常(VFVT)的首选用药。*输液及用药途径心内注射:废弃。静脉给药:外周静脉(最好腰以上静脉)、中心静脉和PICC,推注(首选)。气管内给药:在无法建立静脉通道的情况下应用。输液:CPR期间,不使用含葡萄糖的溶液。因为乳酸增加,还有“胰岛素抵抗”效应。宜用生理盐水。*心肺复苏的结果失败抢救成功,原发病治愈,迅速康复。呼吸心跳恢复,但出现了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需要进一步治疗。*RecoveryPosition(复苏体位)适应于已经具备正常呼吸和有效循环的无意识患者。复苏体位可维持患者气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塞和误吸的危险。最理想的复苏体位是稳定的、接近真正侧卧、头部稳定及胸部没有压力限制呼吸。*强调的要点—按压通气有效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的重要意义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高质量不间断CPR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药物抢救。建议除新生儿意外,对所有心脏停搏者给予频率约100次/分钟的有力按压,保持按压和解除按压两阶段时间相等,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时间。对所有年龄的患者实施单人CPR,或对成人实施双人CPR时,按压通气比为30:2。对于婴儿和儿童,实施双人CPR时给予15:2按压通气。*强调的要点--按压通气所有人工呼吸均做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应持续吹气1秒钟以上,保证足够气体进入肺内,并使胸廓起伏,吹气前正常吸气,不需深吸气。电击后一次后,不应该立即检查患者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CPR,心跳检查应在实施5个周期30:2按压通气(约2分钟)之后进行。对于呼吸的检查:对于成人应检查是否存在正常呼吸,对于儿童应检查是否存在呼吸,10秒钟内完成。*强调的要点--按压通气多人抢救时,5个循环15:2按压通气后,应更换按压操作者,更换时间不超过5秒,以保证按压质量。建立高级气道后,一人持续心脏按压100次/分钟,另一人给予8-10次/分的通气,避免过度通气。*强调的要点—除颤或电复律在现场有除颤仪的情况下,任何人目击成人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电除颤。成人室颤和无脉室速时,给予单相波电击,能量为360J。对于多形性室速,波形混乱,常无法实施同步电复律,应立即给予高能量的非同步电复律。*强调的要点—气道梗阻的抢救抢救气道异物梗阻时,只需根据呼吸困难、紫绀、无法说话等表现识别严重气道梗阻,并发问“你窒息了吗?”,如得到肯定的应答姿势,则立即施救(腹部冲击、拍背或背部冲击)。若患者意识丧失,应开始CPR,同时要清理气道。*强调的要点—复苏时的用药静脉或骨髓(IV/IO)内给药途径为首选,无法建立上述途径时,可考虑气管内给药。复苏药物应提前备好,尽快给药。血管加压素可以替代肾上腺素。室颤/无脉性室速时,在给予CPR、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除颤后仍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时,可考虑给予胺碘酮,如没有胺碘酮,可使用利多卡因。*强调的要点—复苏时的用药缓慢性心律失常:阿托品,起搏器,肾上腺素,多巴胺。不用异丙肾上腺素。快速性心律失常:不稳定患者,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稳定的患者,根据不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