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乳腺X线摄影技术及影像.pptx
文件大小:1.03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2
总字数:约1.65千字
文档摘要

乳腺摄影蔡小涛

概述乳腺摄影属于软X线摄影。软X线是指40kV医学管电压产生的X线,其波长较长,能量低,穿透力较弱。低千伏产生的低能量X线与物质作用以光电效应为主,光电吸收与原子序数的4次方成正比,扩大了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异,使密度相差不大的肌肉、脂肪等软组织的对比度大大提高,有利于软组织结构层次的显示。

钼(Mo)靶X线机是乳腺摄影的专用设备。部分乳腺X线机阳极靶面采用钼铑(Rh)双靶或钼钨(W)双靶。

乳腺摄影注意事项1.摄影前必须认真对检查申请单。2.做好准确的方位标记以利于识别。可根据需要在乳腺皮肤表面粘贴标记,以便在照片中提示肿块或手术瘢痕等。3.采用多个位置、摄影角度及X线入射方向进行摄影。常规摄取双侧对比。4.使用压迫器适当加压,但恶性肿瘤较大时不宜加压过度,以免造成肿瘤扩散。

5.摄影中通过适当的手法使乳腺组织尽量不与其他组织重叠。6.根据不同年龄的乳腺发育特点、不同生理状态的乳腺特点以及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尤其是kV值的正确选择。

乳腺摄影体位乳腺摄影常用的位置有内外斜位(MLO)、上下轴位或称头尾位(CC)和内外侧位(ML),常规采用内外斜位和上下轴位。内外斜位能很好地显示乳腺外上象限的组织,此部位为乳腺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1.乳腺内外斜位(MLO)【摄影目的】筛检性和诊断性乳腺摄影,显示乳腺外上象限组织。

【体位设计】被检者面对摄影架站立,专递支架使摄影台与被检侧胸大肌外侧缘平行,即与水平面成30°-60°角,被检侧上臂抬高。被检侧紧贴摄影台,腋窝置于摄影台近身体侧上角,向上向外牵拉被检侧乳腺,将其置于摄影台上,并包括腋部乳腺组织、胸大肌及腋窝前部;调整压迫器加压,压迫的同时用手拉伸展平乳腺、使乳腺呈侧斜位压扁状,同时避免皮肤出现皱褶,并保持乳腺的位置不变。【中心线】倾斜中心线,自被检侧乳腺的内上方射入,外下方射出。

【影像显示】乳腺、部分胸大肌及腋窝组织(淋巴结)均可显示;乳腺无皱褶,无下垂,乳头呈切线位状态显示。

2.乳腺上下轴位(CC)【摄影目的】筛检性和诊断性乳腺摄影,显示内侧乳腺组织。

【体位设计】机架垂直于地面,摄影台平行于水平面。被检者面对摄影架站立,面部转向对侧;检查侧胸壁紧靠摄影台,用手托起乳腺下部向前上拉伸将其置于摄影台上,调节压迫器自上而下压紧并固定乳腺,展平外侧皮肤皱褶,同时使乳头呈切线位。【中心线】中心线自被检侧乳腺的上方射入、下方射出,垂直于摄影台。

【影像显示】内侧乳腺组织显示完整,包含腺体后的脂肪组织,能显示胸大肌边缘。

3.乳腺90°侧位包括内外侧位(ML)和外内侧位(LM),X线水平方向投照,作为补充位置。【摄影目的】筛检性和诊断性乳腺摄影。

MLLM【体位设计】机架旋转90角置于水平方向,摄影台垂直于水平面。被检者立于乳腺X线机前,摄影台置于被检侧乳腺外侧,将被检侧乳腺紧贴摄影台,调整压迫器加压,在加压的同时用手将乳腺向前上牵拉,使腺体组织均匀呈侧位扁平,同时使乳头呈切线位。【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乳腺内侧射入外侧(ML),垂直于摄影台。

ML【影像显示】乳腺及部分胸大肌显影。

乳腺其他摄影技术1.放大摄影提高空间分辨力,可精确地观察病灶密度或团块的边缘形态和内部结构,更好地显示钙化点的数目、分布和形态,有利于对良、恶性病变进行区分。放大摄影台

2.人工(植入物)乳腺摄影常规采取头尾位和内外斜位,需手动设置曝光参数,压迫程度受植入物的可压迫性限制。3.乳腺导管造影通过乳腺导管将对比剂逆行注入乳腺导管系统,然后摄影显示乳腺导管及乳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