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星震 -罗伯特·L.福沃德.pdf
文件大小:2.18 MB
总页数:29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20.58万字
文档摘要

目录

序曲

离开

危机

拯救

宁静

大震

隔绝

牺牲

蛮荒

降落

皇帝

脱险

技术附录

参考文献

序曲

一位小小的旅客,穿透太阳及其恒星邻居之间的黑暗虚空,拜访

了太阳系。旅客是一颗白热、超致密、快速旋转的中子星。超强磁场

由东到西,贯穿着这颗星球。磁场仿佛两条不停转动的手臂,从飞速

自转的中子星上伸出,抽打着一路偶遇的、飘浮在太空中的原子,让

它们加速,直到原子们的移动速度接近光速。这些受到电击的原子,

会发射出强有力的脉冲电波束。中子星很小,人类的肉眼观测不到;

但是,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却接收到了它的脉冲电波,在它远未到达

太阳系之前,就早早地发现了它。

人类为这颗中子星取名为“龙蛋”。因为初次观测到中子星时,

它在天空中的位置正好处于天龙座的尾部,仿佛巨龙在巢里下了一个

蛋。

后来,人类发现了磁单极子,火箭聚变技术因此产生了革命性变

化。没多久,人类就实现了第一次“星际”探险,探访这颗离地球只

有二千一百二十天文单位(1)的中子星。探险队乘坐星际飞船“圣乔治

号”,小心翼翼地接近这位旅客——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贸然

离中子星太近是很危险的。

因为,尽管龙蛋星的直径只有二十公里,表面引力却达到地球的

六百七十亿倍,表面温度比太阳还高,达到八千七百开尔文(2)。与此

同时,还有万亿高斯的磁场贯穿星球的“东”“西”磁极。这强大的

磁场,甚至能将通常呈圆形的原子核抻成雪茄形。中子星的旋转速度

每秒略大于五转;在这样的速度下,从东西两极发出、快速旋转的磁

场足以烤熟任何未采取防护措施、距离中子星太近的人类。

为了对抗中子星的重力和旋转磁场,“圣乔治号”派出小小的科

学舱“屠龙号”来到距离中子星四百零六公里的同步轨道上。在这

儿,超强重力正好被离心力抵消。“屠龙号”会留在同步轨道上,跟

随磁场一同转动。在四百零六公里的高度上,中子星的磁场已经算不

上危险,顶多只是麻烦。

不过,沿着同步轨道运动,只能抵消“屠龙号”科学舱正中心受

到的引力,对舱内其余部分来说,仍然留存有每米二百G的残余引力潮

汐,对人类依然危险。为此,探险队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

搬来一百万公里长的超导电缆,绕着中子星围成大圈,以此从中子星

的旋转磁场中获得电能。旋转磁场让电缆中生出电流,为生产磁单极

子的自动工厂供能。中子星在太空中一路旅行,沿途捕获了不少小行

星;科学家们选中了其中的八颗——两颗大的、六颗小的,将自动工

厂产出的磁单极子注入这八颗小行星中。

注入的磁单极子不断增加小行星的密度,直到小行星变得几乎跟

中子星同样致密。两颗大些的小行星名为“奥的斯”和“奥斯卡”。

利用它俩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人类和自己的电脑玩了一局“天空保

龄球”:将剩余的六颗小行星一一引至中子星东极上方的同步轨道。

接着,人类又让奥的斯做了一回引力升降机,把“屠龙号”及其船员

拉到小行星所在的同步轨道上。

一旦进入轨道,船员们就着手测绘龙蛋星的地形图。他们原本就

估计到,这位拜访太阳系的致密访客会带来许多有趣的科学发现;不

过,所发现的东西仍然远远超过了人类的意料。

生命!

中子星的表面,竟然存在生命!

这些外星生命,名为“奇拉”,跟覆盖白热中子星的地壳一般致

密——它们的身体由简并态核物质(3)构成。因此,虽然奇拉个头很

小,只比芝麻大一点儿,重量却跟人类差不多。奇拉身体中只有裸原

子核,它们的生命过程,利用的是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地球上的

生命却是由原子组成,人类的生命过程,利用的是原子电子云的电子

相互作用力。核反应速度很快,比电子反应速度快一百万倍;所以,

奇拉的思考、谈话、成长和死亡速度都比头顶同步轨道上的人类快一

百万倍。

“屠龙号”进入东极上空的预定位置时,奇拉才刚刚脱离蛮荒时

代。“屠龙号”发射激光测量地形的情形,在奇拉们看来,就是悬在

头顶一动不动的奇异星阵正中央的星星,降下了多彩光束。奇拉敬畏

不已,筑起巨大的土堆圣殿,崇拜新的神灵。人类发现了圣殿,于是

用一秒钟一次脉冲的速度,向它们发送简单的图形信息。奇拉的技术

水平突飞猛进,不到一天的时间,它们就想出办法,向头顶的神灵回

复了第一条粗糙的手工信号——速度是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