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NUMPAGES2
《社会工作专业写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专业写作
课程代码:3400241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32学时(理论:12实践:20)
学分:2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文书写作是社会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社会工作者的必备技能。《社会工作专业写作》这门课程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在第四学期开设。基于学生已经修读了《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数智技术基础》、《社会工作调查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先导课程,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工作方法、服务模式等有了初步掌握后,再从社会工作从业者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培养角度进入本课程的学习,通过个案工作文书、小组工作文书、社区工作文书、其他服务场景文书写作及数智化写作技术训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能够初步具备社会工作相关领域岗位的文书写作及数智化技术能力,促进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并帮助学生建立恰当的职业期待。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中对社会工作者的界定,同时紧密结合专业升级趋势、数字化转型需求等,以符合社会工作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为导向,培养具备社会工作岗位文书撰写能力的学生。课程通过“学、做、思”的学生中心教学模式,结合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强、注重应用技能的特点,把文书写作基础知识、场景技能训练、数智化技术提升和职业态度培养有机融合,在提升学生文书写作水平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内化专业价值。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设计上,围绕社会工作文书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实际岗位文书写作需求提炼出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既包含社会工作文书写作的基本认知和理论基础,更体现不同服务场景中文书撰写的实务操作的掌握。课程内容设置主要为社工文书基本认知、个案工作文书、小组工作文书、社区工作文书和其他服务场景文书,考虑社会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另开发了数智化写作技术模块,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前瞻思维,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社会工作技能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总体目标与要求
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社会工作文书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社会工作写作素养,掌握专业文书写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基本能够应对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及其他服务场景中的文书写作岗位要求,并结合当下数字化转型背景提升学生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其职业素养、进一步内化专业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与要求
1.素质目标
①秉承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服务使命,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②遵守社会工作文书写作的基本职业要求和伦理规范;
③树立合理的职业期待,增强职业素养。
2.知识目标
①了解社会工作专业文书的基本知识;
②熟悉个案工作文书、小组工作文书、社区工作文书及其他服务场景文书写作的要求;
③熟悉运用数智化工具进行文书写作的要求。
3.能力目标
①掌握个案工作文书、小组工作文书、社区工作文书及其他服务场景文书写作的技巧;
②能够完成个案工作文书、小组工作文书、社区工作文书及其他服务场景文书写作;
③初步具备运用数智化工具进行文书写作的技能。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安排见表1:
表1《社会工作专业文书》课程结构与进程表
学习任务(项目)
子任务(项目)
学时
周学时/周次
模块一社会工作文书基本认知
1.1课程导入
1.2社会工作文书基础知识
1.3社会工作文书功能
2
4/第2周
模块二个案工作文书
2.1接案记录表
2.2服务计划书
2.3服务过程记录表
2.4结案报告
2.5案例训练
6
4/第2—3周
模块三小组工作文书
3.1小组计划书
3.2小组过程记录
3.3小组总结报告
3.4案例训练
6
4/第4—5周
模块四社区工作文书
4.1社区导向报告
4.2社区调查报告
4.2社区活动文书
4.3案例训练
6
4/第5—6周
模块五其他服务场景文书写作
5.1老年社会工作文书
5.2青少年社会工作文书
5.3家庭社会工作文书
5.4行政性写作文书
8
4/第7—8周
模块六数智化写作技术
1.1数智化工具认知
1.2数智化写作技巧
1.3场景任务训练
4
4/第9周
(二)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安排
学习任务(项目)描述、结构与内容、目标与要求及学时分配见表2:
表2《社会工作专业写作》课程教学内容表
周
次
学
时
内容
摘要
目标要求
教学方式
作业
第二周
2
模块1:社会工作文书基本知识
1.1课程导入
1.2社会工作文书
基础知识
1.3社会工作文书
功能
知识点:了解课程性质与考核方式;
了解社会工作文书的含义、功能。
能力点:掌握社会工作文书写作的特点,为运用文书写作知